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0 前言 | 第13-14页 |
1 文献综述:有益微生物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 第14-20页 |
1.1 水产养殖中的污染 | 第15页 |
1.2 应用于水产养殖中的主要有益微生物 | 第15-16页 |
1.3 应用于水产养殖中有益微生物的作用机制 | 第16-17页 |
1.3.1 能够消除污染,改善养殖环境 | 第16页 |
1.3.2 能够改善代谢,促进养殖生物生长 | 第16-17页 |
1.3.3 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降低病原微生物的侵害 | 第17页 |
1.3.4 刺激免疫系统,提高养殖生物免疫力 | 第17页 |
1.4 不同形式的有益微生物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 第17-19页 |
1.4.1 单一菌群在水产养植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1.4.2 复合菌群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 第18页 |
1.4.3 固定化微生物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1.5 有益微生物在水产养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19页 |
1.6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1.6.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9页 |
1.6.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2 虾蟹池塘有机物降解菌富集驯化与分离筛选的初步研究 | 第20-34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0-23页 |
2.1.1 采样背景 | 第20-21页 |
2.1.2 样品采集及预处理 | 第21页 |
2.1.3 实验用培养基 | 第21-22页 |
2.1.4 复合菌的富集驯化培养 | 第22页 |
2.1.5 复合菌浓度的测定 | 第22页 |
2.1.6 复合菌降解能力测定 | 第22页 |
2.1.7 复合菌中优势菌的分离 | 第22页 |
2.1.8 复合菌中优势菌的鉴定 | 第22-23页 |
2.1.9 分离菌株潜在致病性分析 | 第23页 |
2.1.10 分离菌株的降解特性分析 | 第23页 |
2.1.11 分离菌株重新组合后降解特性分析 | 第23页 |
2.1.12 分析方法 | 第23页 |
2.2 结果 | 第23-32页 |
2.2.1 富集驯化过程中复合菌浓度的变化 | 第23-24页 |
2.2.2 富集驯化后期复合菌的生长与对有机物的降解能力的变化 | 第24-26页 |
2.2.3 复合菌中优势菌的16S rRNA序列分析 | 第26-27页 |
2.2.4 菌株的潜在致病性分析 | 第27-28页 |
2.2.5 经分离初筛的四株菌降解特性 | 第28-32页 |
2.2.5.1 经分离初筛的四株菌的生长曲线 | 第28-29页 |
2.2.5.2 经分离初筛的四株菌的生长与对有机物的降解能力的变化 | 第29-32页 |
2.2.6 经分离初筛的四株菌组合后的生长与对有机物的降解能力的变化 | 第32页 |
2.3 讨论 | 第32-34页 |
3 虾蟹池塘氨氮降解菌富集驯化与分离筛选的初步研究 | 第34-49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4-37页 |
3.1.1 采样背景 | 第34-35页 |
3.1.2 样品采集及预处理 | 第35页 |
3.1.3 实验用培养基 | 第35-36页 |
3.1.4 氨氮降解复合菌的富集驯化培养 | 第36页 |
3.1.5 氨氮降解复合菌的降解能力测定 | 第36页 |
3.1.6 氨氮降解复合菌中优势菌的分离 | 第36页 |
3.1.7 应用16S rRNA序列分析对优势菌的鉴定 | 第36页 |
3.1.8 分离菌株潜在致病性分析 | 第36-37页 |
3.1.9 分离菌株的降解特性分析 | 第37页 |
3.1.10 分离菌株重新组合后降解特性分析 | 第37页 |
3.1.11 分析方法 | 第37页 |
3.2 结果 | 第37-46页 |
3.2.1 经富集驯化后的复合菌的生长与对氨态氮降解能力的变化 | 第37-42页 |
3.2.2 复合菌中优势菌的16S rRNA序列与近缘种比较 | 第42页 |
3.2.3 菌株的潜在致病性分析 | 第42-43页 |
3.2.4 经筛选得到的六株菌的降解特性 | 第43-45页 |
3.2.4.1 经筛选得到的六株菌的生长曲线 | 第43-44页 |
3.2.4.2 经分离筛选出的六株菌与对氨态氮的降解 | 第44-45页 |
3.2.5 经分离筛选出的六株菌组合后对氨态氮的降解能力 | 第45-46页 |
3.3 讨论 | 第46-49页 |
4 一株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株的脱氮特性研究 | 第49-61页 |
4.1 材料方法 | 第49-51页 |
4.1.1 菌株来源 | 第49-50页 |
4.1.2 试剂与仪器 | 第50页 |
4.1.3 培养基 | 第50页 |
4.1.4 菌株E6对无机氮的降解能力测定 | 第50页 |
4.1.5 不同因子下菌株E6对无机氮的降解能力 | 第50-51页 |
4.1.6 分析方法 | 第51页 |
4.2 结果 | 第51-58页 |
4.2.1 菌株E6对无机氮的降解能力 | 第51-52页 |
4.2.2 在不同环境因子下菌株E6对无机氮的降解能力 | 第52-58页 |
4.2.2.1 温度对菌株E6降解无机氮能力的影响 | 第52-53页 |
4.2.2.2 盐度对菌株E6降解无机氮能力的影响 | 第53-54页 |
4.2.2.3 pH对菌株E6降解无机氮能力的影响 | 第54-55页 |
4.2.2.4 菌接种量对菌株E6降解无机氮能力的影响 | 第55-56页 |
4.2.2.5 不同碳氮比对菌株E6降解无机氮能力的影响 | 第56-57页 |
4.2.2.6 碳源对菌株E6降解无机氮能力的影响 | 第57-58页 |
4.3 讨论 | 第58-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9页 |
5 附录 | 第69-78页 |
6 致谢 | 第78-79页 |
7 个人简历 | 第79页 |
8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