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5-21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 论文框架 | 第18-21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21-41页 |
2.1 前言 | 第21-32页 |
2.1.1 抗生素在环境中的暴露及其危害 | 第21-26页 |
2.1.2 SMX与CBZ的潜在风险 | 第26-28页 |
2.1.3 抗生素的环境行为 | 第28-29页 |
2.1.4 模型吸附剂的选择 | 第29-32页 |
2.2 污染物的竞争吸附与补充吸附 | 第32-34页 |
2.3 解吸滞后 | 第34-36页 |
2.4 吸附热力学 | 第36-37页 |
2.5 吸附动力学 | 第37-3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8-41页 |
第三章 实验方法 | 第41-51页 |
3.1 吸附质和吸附剂的准备 | 第41-44页 |
3.1.1 吸附剂的购置 | 第41-42页 |
3.1.2 吸附质的准备及其基本性质 | 第42-44页 |
3.2 吸附解吸实验、热力学实验及动力学实验 | 第44-45页 |
3.2.1 吸附解吸实验 | 第44页 |
3.2.2 热力学实验 | 第44-45页 |
3.2.3 动力学实验 | 第45页 |
3.3 分析表征方法 | 第45-47页 |
3.3.1 元素分析 | 第45-46页 |
3.3.2 BET表征 | 第46页 |
3.3.3 TEM表征 | 第46页 |
3.3.4 TOC分析 | 第46页 |
3.3.5 吸附质定量分析 | 第46-47页 |
3.4 数据处理方法 | 第47-51页 |
3.4.1 吸附等温线的描述 | 第47页 |
3.4.2 共吸附体系中的计算 | 第47-48页 |
3.4.3 解吸特征的表达 | 第48页 |
3.4.4 热力学参数计算 | 第48-49页 |
3.4.5 吸附动力学拟合模型 | 第49-51页 |
第四章 单吸附质体系的表观非线性吸附和解吸特性 | 第51-65页 |
4.1 单吸附质体系的表观非线性吸附 | 第51-59页 |
4.1.1 吸附剂的表征结果 | 第51-54页 |
4.1.2 单吸附质体系的表观非线性吸附 | 第54-58页 |
4.1.3 吸附剂的特性对SMX和CBZ吸附的影响 | 第58-59页 |
4.2 单吸附质体系的解吸滞后 | 第59-63页 |
4.2.1 实验干扰排除 | 第59-60页 |
4.2.2 SMX和CBZ的解吸滞后 | 第60-62页 |
4.2.3 SMX和CBZ的释放率 | 第62-6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五章 共吸附体系的竞争和补充吸附 | 第65-85页 |
5.1 竞争物质对主要物质吸附的抑制 | 第65-74页 |
5.1.1 CBZ对SMX的吸附抑制 | 第65-67页 |
5.1.2 SMX对CBZ的吸附抑制 | 第67-71页 |
5.1.3 负电辅助氢键机制在共吸附体系中的贡献 | 第71-74页 |
5.2 竞争物质的吸附量与主要物质被抑制量的比较 | 第74-76页 |
5.3 单吸附质体系和共吸附体系的能量分布 | 第76-79页 |
5.4 SMX与CBZ在碳纳米材料上的补充吸附机理分析 | 第79-81页 |
5.5 竞争和补充吸附研究的环境意义 | 第81-82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2-85页 |
第六章 共吸附体系的解吸特性 | 第85-95页 |
6.1 共吸附体系中解吸滞后的评价 | 第85-89页 |
6.2 共吸附体系中解吸释放率分析 | 第89-92页 |
6.3 共吸附体系中解吸释放率对吸附能力的描述 | 第92-93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第七章 热力学分析和动力学分析 | 第95-109页 |
7.1 热力学分析对吸附强弱的描述 | 第95-101页 |
7.1.1 温度对SMX和CBZ吸附的影响 | 第95-98页 |
7.1.2 热力学参数分析 | 第98-101页 |
7.2 动力学分析对吸附强弱的描述 | 第101-108页 |
7.2.1 单一吸附体系动力学模型拟合 | 第101-103页 |
7.2.2 吸附剂的性质对吸附动力学速率的影响 | 第103-104页 |
7.2.3 竞争对吸附速率、解吸速率的影响 | 第104-108页 |
7.3 本章小结 | 第108-109页 |
第八章 研究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 第109-113页 |
8.1 研究结论 | 第109-110页 |
8.2 研究创新点 | 第110页 |
8.3 研究展望 | 第110-113页 |
致谢 | 第113-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37页 |
附录A 攻读博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37-138页 |
附录B 攻读博士期间获得的荣誉和奖励 | 第138-139页 |
附录C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39-140页 |
附录D 文中主要的字母缩写和符号说明 | 第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