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四大自贸区负面清单之研究—兼论对中美BIT的启示
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引言 | 第12-15页 |
一、四大自贸区负面清单概述 | 第15-19页 |
(一) 负面清单的概念及法理依据 | 第15-16页 |
1. 负面清单的概念 | 第15页 |
2. “法无禁止即可为”的法理依据 | 第15-16页 |
(二) 负面清单出现的原因 | 第16-17页 |
1. 势不可挡的准入前国民待遇 | 第16页 |
2. 投资协定透明度原则的要求 | 第16-17页 |
(三) 四大自贸区负面清单的性质 | 第17-19页 |
二、四大自贸区负面清单的现存问题分析 | 第19-24页 |
(一) 缺乏法律支撑 | 第19-20页 |
(二) 分类标准与国际脱轨 | 第20页 |
(三) 缺少对尚未出现行业的规定 | 第20-21页 |
(四) 管理措施透明度低 | 第21-24页 |
1. 缺少对准入后国民待遇保留及法律出处的规定 | 第21-22页 |
2. 管理措施表述不清 | 第22页 |
3. 过程的透明度差 | 第22-24页 |
三、负面清单的国外经验及分析 | 第24-29页 |
(一) 负面清单的国外经验 | 第24-27页 |
1.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实践经验 | 第24-25页 |
2. 美国的实践经验 | 第25-26页 |
3. 日本的实践经验 | 第26页 |
4. 菲律宾的实践经验 | 第26-27页 |
(二) 国外负面清单与四大自贸区负面清单的比较 | 第27-29页 |
四、完善四大自贸区负面清单的建议 | 第29-33页 |
(一) 改进现行法律法规 | 第29页 |
(二) 分类标准及清单结构与国际接轨 | 第29-30页 |
(三) 提高管理措施的透明度 | 第30-33页 |
1. 补充准入后国民待遇管理措施及法律依据 | 第30-31页 |
2. 增强管理措施表述的明确性 | 第31-33页 |
五、对中美BIT负面清单的展望 | 第33-38页 |
(一) 重视不符措施的组成要素 | 第33-34页 |
(二) 预先考虑应对“只减不增”的问题 | 第34-35页 |
(三) 对未来可能出现的行业予以前瞻性考虑 | 第35-36页 |
(四) 防范优惠条款被无条件扩散 | 第36-37页 |
(五) 构建符合我国特色的负面清单模式 | 第37-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5-46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