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源电力滤波器谐波检测与控制策略的研究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 1.1 谐波的危害及治理 | 第11-13页 |
| 1.1.1 谐波问题概述 | 第11-12页 |
| 1.1.2 谐波的危害 | 第12-13页 |
| 1.1.3 谐波的治理 | 第13页 |
| 1.2 有源电力滤波器 | 第13-18页 |
| 1.2.1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发展 | 第13-14页 |
| 1.2.2 有源滤波器的工作原理 | 第14-15页 |
| 1.2.3 有源滤波器的分类 | 第15-17页 |
| 1.2.4 有源滤波器的控制策略 | 第17-18页 |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APF的谐波检测方法 | 第19-31页 |
| 2.1 基于瞬时无功功率检测法 | 第19-25页 |
| 2.1.1 瞬时无功功率理论 | 第20-21页 |
| 2.1.2 p-q检测法 | 第21-24页 |
| 2.1.3 ip-iq检测法 | 第24-25页 |
| 2.2 改进检测法 | 第25-30页 |
| 2.2.1 基于旋转因子的误差分析 | 第26-28页 |
| 2.2.2 误差角的求取 | 第28-29页 |
| 2.2.3 改进检测法 | 第29-30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基于网侧电流控制的有源电力滤波器 | 第31-47页 |
| 3.1 网侧电流控制法 | 第31-35页 |
| 3.1.1 谐波检测的不必要性 | 第31-32页 |
| 3.1.2 电流控制的等效性 | 第32-34页 |
| 3.1.3 网侧电流控制法原理 | 第34-35页 |
| 3.2 网侧电流直接控制的APF数学模型 | 第35-36页 |
| 3.3 网侧电流控制法性能分析 | 第36-39页 |
| 3.3.1 电流环模型 | 第36-37页 |
| 3.3.2 电压环模型 | 第37-39页 |
| 3.4 网侧电流无差拍控制法 | 第39-43页 |
| 3.5 指令电流预测 | 第43-46页 |
| 3.5.1 线性预测法 | 第43-44页 |
| 3.5.2 重复预测法 | 第44-45页 |
| 3.5.3 自适应预测法 | 第45-46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四章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设计与仿真 | 第47-63页 |
| 4.1 系统仿真参数选择 | 第47-48页 |
| 4.1.1 直流侧电容电压的确定 | 第47页 |
| 4.1.2 直流侧电容的选择 | 第47页 |
| 4.1.3 交流侧电感值的选取 | 第47-48页 |
| 4.2 谐波检测仿真 | 第48-55页 |
| 4.2.1 负载电流分析 | 第48-49页 |
| 4.2.2 p-q检测法 | 第49-52页 |
| 4.2.3 ip-iq检测法 | 第52-53页 |
| 4.2.4 改进检测法 | 第53-55页 |
| 4.3 网侧电流控制仿真 | 第55-62页 |
| 4.3.1 PI控制仿真 | 第55-56页 |
| 4.3.2 线性预测法无差拍控制 | 第56-58页 |
| 4.3.3 重复预测法无差拍控制 | 第58-60页 |
| 4.3.4 自适应预测法无差拍控制 | 第60-62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