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5-17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7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 | 第18页 |
1.5 论文的基本框架 | 第18-20页 |
第2章 非利息收入与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理论分析 | 第20-29页 |
2.1 非利息收入的一般分析 | 第20-23页 |
2.1.1 非利息收入的定义 | 第20-21页 |
2.1.2 非利息收入的特征 | 第21-23页 |
2.2 商业银行开展非利息收入业务的理论基础 | 第23-24页 |
2.2.1 规避“监管税效应”理论 | 第23页 |
2.2.2 协同效应理论 | 第23-24页 |
2.2.3 资产组合理论 | 第24页 |
2.3 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一般分析 | 第24-26页 |
2.3.1 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定义 | 第24-25页 |
2.3.2 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的特点 | 第25-26页 |
2.4 非利息收入对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传导机制 | 第26-28页 |
2.4.1 非利息收入业务增加了银行业务管理的难度,扩大了风险 | 第26-27页 |
2.4.2 非利息收入业务扩大了经营杠杆增加了银行的经营风险 | 第27-28页 |
2.4.3 非利息收入通过其他途径影响商业银行的风险水平 | 第28页 |
2.5 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发展非利息收入现状和迫切性分析 | 第29-38页 |
3.1 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发展现状分析 | 第29-34页 |
3.1.1 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规模分析 | 第29-32页 |
3.1.2 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结构分析 | 第32-34页 |
3.2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非利息收入的迫切性 | 第34-37页 |
3.2.1 从供给视角(银行业视角)分析 | 第35-36页 |
3.2.2 从需求视角(客户视角)分析 | 第36-37页 |
3.3 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非利息收入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影响的实证研究 | 第38-52页 |
4.1 变量的选取 | 第38-42页 |
4.1.1 银行风险指标的选取 | 第38-39页 |
4.1.2 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的选取 | 第39-41页 |
4.1.3 变量的符号介绍 | 第41-42页 |
4.2 样本的选取以及数据说明 | 第42-43页 |
4.2.1 样本选取 | 第42页 |
4.2.2 数据说明 | 第42-43页 |
4.3 非利息收入与银行风险之间的实证分析 | 第43-52页 |
4.3.1 模型构建 | 第43页 |
4.3.2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3-46页 |
4.3.3 单位根检验 | 第46页 |
4.3.4 模型设定 | 第46-48页 |
4.3.5 实证估计及分析 | 第48-52页 |
第5章 推进商业银行拓展非利息收入业务,强化风险管理的建议 | 第52-55页 |
5.1 增加非利息收入占比,优化非利息收入结构 | 第52-53页 |
5.2 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强化非利息收入的风险分散效应 | 第53页 |
5.3 不同类型银行要科学定位市场,采用差异化竞争策略 | 第53-5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1. 结论 | 第55-56页 |
2. 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2页 |
攻读博/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