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塔混合梁斜拉桥施工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1.1 独塔混合梁斜拉桥概述 | 第12-16页 |
1.1.1 混合梁斜拉桥在国外的发展 | 第12-14页 |
1.1.2 混合梁斜拉桥在国内的发展 | 第14-15页 |
1.1.3 独塔混合梁斜拉桥的特点 | 第15-16页 |
1.2 独塔混合梁斜拉桥施工控制概述 | 第16-19页 |
1.2.1 桥梁施工控制概述 | 第16-17页 |
1.2.2 索力-高程控制法 | 第17页 |
1.2.3 几何控制法 | 第17-18页 |
1.2.4 双目标控制法 | 第18-19页 |
1.3 工程背景 | 第19-21页 |
1.3.1 主梁及桥面系 | 第19-20页 |
1.3.2 钢混结合段构造 | 第20页 |
1.3.3 拉索及锚固体系 | 第20-21页 |
1.3.4 索塔 | 第21页 |
1.3.5 结构体系 | 第21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桥梁结构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23-33页 |
2.1 斜拉桥力学模型的种类 | 第23-25页 |
2.1.1 单主梁模型 | 第23页 |
2.1.2 双主梁模型 | 第23-24页 |
2.1.3 三主梁模型 | 第24-25页 |
2.2 建立结构模型 | 第25-28页 |
2.2.1 单元介绍 | 第25-26页 |
2.2.2 结构的离散 | 第26-27页 |
2.2.3 加载方式 | 第27-28页 |
2.3 结构计算 | 第28-32页 |
2.3.1 位移和内力计算 | 第28-30页 |
2.3.2 动力特性 | 第30-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塔梁同步施工的主塔施工控制 | 第33-47页 |
3.1 塔梁同步施工的特点 | 第33页 |
3.2 塔梁同步施工与异步施工的比较 | 第33-39页 |
3.2.1 桥梁施工顺序 | 第33-35页 |
3.2.2 塔梁同步与塔梁异步施工的索力对比 | 第35-36页 |
3.2.3 塔梁同步与塔梁异步施工的结构变形对比 | 第36-37页 |
3.2.4 塔梁同步与塔梁异步施工的结构应力对比 | 第37-39页 |
3.3 塔梁同步施工主塔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39-43页 |
3.3.1 参数误差来源 | 第39-40页 |
3.3.2 主塔刚度误差影响 | 第40-41页 |
3.3.3 钢梁重量误差影响 | 第41页 |
3.3.4 斜拉索张拉力误差影响 | 第41-42页 |
3.3.5 环境温度误差影响 | 第42-43页 |
3.4 塔梁同步施工的桥塔线形 | 第43-46页 |
3.4.1 桥塔预偏量 | 第43-45页 |
3.4.2 预抬量计算 | 第45-4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塔梁同步施工索道管精确定位及倾角变化 | 第47-67页 |
4.1 索道管的施工方案 | 第47-48页 |
4.1.1 边跨混凝土箱梁部分的索道管安装 | 第47页 |
4.1.2 钢箱梁部分的索道管安装 | 第47页 |
4.1.3 上塔柱有索区的索道管安装 | 第47-48页 |
4.2 成桥时索道管倾角计算 | 第48-55页 |
4.2.1 斜拉索形状及索端切角 | 第48-50页 |
4.2.2 成桥索道管倾角的计算方法 | 第50-54页 |
4.2.3 成桥索道管倾角的垂度修正 | 第54-55页 |
4.3 施工阶段索道管倾角计算 | 第55-62页 |
4.3.1 施工阶段索道管倾角的预拱度修正 | 第55-57页 |
4.3.2 确定施工阶段索道管安装倾角 | 第57-58页 |
4.3.3 斜拉索与索道管抵触 | 第58-62页 |
4.4 索道管倾角随施工过程的变化 | 第62-6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五章 合理施工索力及斜拉索无应力索长 | 第67-82页 |
5.1 确定合理施工状态的方法 | 第67-69页 |
5.1.1 零弯矩悬拼法 | 第67页 |
5.1.2 正装迭代法 | 第67-68页 |
5.1.3 倒装法 | 第68页 |
5.1.4 倒拆—正装迭代法 | 第68页 |
5.1.5 无应力状态法 | 第68-69页 |
5.2 合理施工索力的确定 | 第69-72页 |
5.2.1 确定一张索力 | 第69-70页 |
5.2.2 确定二张索力 | 第70-72页 |
5.3 斜拉索无应力长度计算 | 第72-75页 |
5.3.1 抛物线理论求解无应力索长 | 第73页 |
5.3.2 悬链线理论求解无应力索长 | 第73-74页 |
5.3.3 求解成桥无应力索长与结果比较 | 第74-75页 |
5.4 计算斜拉索拔出量及锚杯长度验算 | 第75-80页 |
5.4.1 斜拉索拔出量计算 | 第75-76页 |
5.4.2 锚杯长度验算 | 第76-79页 |
5.4.3 斜拉索下料长度 | 第79-8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六章 动态有限元计算拉索频率及敏感性分析 | 第82-98页 |
6.1 斜拉索索力的测试方法 | 第82页 |
6.2 频率法计算索力的实用公式 | 第82-84页 |
6.2.1 弦理论公式 | 第82-83页 |
6.2.2 轴拉梁理论公式 | 第83页 |
6.2.3 Ren由基频计算索力的实用公式 | 第83-84页 |
6.2.4 其它实用公式 | 第84页 |
6.3 动态有限元理论 | 第84-89页 |
6.3.1 单元位移函数 | 第84-86页 |
6.3.2 单元刚度矩阵 | 第86-88页 |
6.3.3 单元一致质量矩阵 | 第88-89页 |
6.4 求解斜拉索频率 | 第89-91页 |
6.4.1 拉索频率求解算法 | 第89-90页 |
6.4.2 计算拉索频率与结果比较 | 第90-91页 |
6.5 斜拉索频率的参数分析 | 第91-96页 |
6.5.1 抗弯刚度的影响 | 第92-95页 |
6.5.2 边界条件的影响 | 第95-96页 |
6.5.3 索力的影响 | 第96页 |
6.6 本章总结 | 第96-9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98-100页 |
1 结论 | 第98-99页 |
2 展望 | 第99-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4-105页 |
致谢 | 第105-106页 |
附件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