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江湖小集》与《江湖后集》的文学地理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页
引言第7-14页
    1《江湖小集》与《江湖后集》概述第7-10页
    2 研究现状评述概述第10-12页
    3 选题缘由与意义第12-13页
    4 研究角度与思路第13-14页
第1章 两集作家的地理分布统计第14-38页
    1.1 两集作家统计第14-16页
    1.2 两集作家籍贯分布统计第16-20页
    1.3 两集作家活动地分布统计第20-38页
第2章 两集作家的地理分布、成员构成及交游特点第38-50页
    2.1 两集作家的地理分布特点第38-41页
        2.1.1 两集作家籍贯分布广但不均衡第38-40页
        2.1.2 两集作家活动地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东南部第40-41页
    2.2 两集作家成员构成及交游特点第41-50页
        2.2.1 家族出身繁杂,宗室成员突出第41-43页
        2.2.2 仕宦比例虽高,但官职较低第43-45页
        2.2.3 交游唱和频繁,多文学交流第45-50页
第3章 两集作品的地理分布统计第50-183页
    3.1 以临安府为中心的浙西路和浙东路第51-114页
        3.1.1 所涉作家及作品数量统计第51-52页
        3.1.2 所涉作品地理分布统计第52-54页
        3.1.3 所涉作品地理明细表第54-114页
    3.2 以建康府为中心的江东路和江西路第114-137页
        3.2.1 所涉作家及作品数量统计第115-116页
        3.2.2 所涉作品地理的分布统计第116-117页
        3.2.3 所涉作品的地理明细表第117-137页
    3.3 以潭州为中心的湖南路和湖北路第137-151页
        3.3.1 所涉作家及作品数量第137-138页
        3.3.2 所涉作品的地理分布统计第138-139页
        3.3.3 所涉作品的地理明细表第139-151页
    3.4 以建宁府为中心的福建路和广东路第151-159页
        3.4.1 所涉作家及作品数量第151-152页
        3.4.2 所涉作品的地理分布统计第152页
        3.4.3 所涉作品的地理明细表第152-159页
    3.5 以扬州为中心的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第159-165页
        3.5.1 所涉作家、作品数量及分布统计第159-160页
        3.5.2 涉作品的地理分布统计第160页
        3.5.3 所涉作品的地理明细表第160-165页
    3.6 广西路、成都路、京西等其他南宋地区第165-171页
        3.6.1 所涉作家及作品数量第165-166页
        3.6.2 所涉作品的地理分布统计第166页
        3.6.3 所涉作品的地理明细表第166-171页
    3.7 以京兆府为中心的原北宋版块图第171-183页
        3.7.1 所涉作家及作品数量第171-172页
        3.7.2 所涉作品的地理分布统计第172-173页
        3.7.3 所涉作品的地理明细表第173-183页
第4章 两集作品的地理分布特色及原因第183-195页
    4.1 所涉地理集中在两浙路第183-187页
        4.1.1 优越的地理条件第184-186页
        4.1.2 谋生的现实需要第186-187页
    4.2 描写对象主要为山河湖海及寺庙宫观类第187-191页
        4.2.1 寄情他物的心理需求第188-189页
        4.2.2 时代风尚的影响第189-191页
    4.3 长安、开封两地热度差异大第191-195页
        4.3.1 “长安情结”的延续第191-193页
        4.3.2 现实政治的影响第193-195页
结语第195-196页
参考文献第196-199页
致谢第199-200页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第200页

论文共2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耽美同人小说的魅力与隐忧--论腐女粉丝群体的形成原因和现实影响
下一篇:“样板戏”的形式美学理念研究--以京剧现代戏剧本为文本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