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1章 研究对象 | 第9-10页 |
1.1 病例来源 | 第9页 |
1.2 诊断标准 | 第9页 |
1.3 纳入标准 | 第9页 |
1.4 排除标准 | 第9页 |
1.5 中止及剔除标准 | 第9-10页 |
第2章 研究方法 | 第10-14页 |
2.1 临床资料 | 第10页 |
2.2 分组及治疗情况 | 第10-11页 |
2.3 血液生化检测指标 | 第11页 |
2.4 LPA的检测 | 第11-13页 |
2.5 统计学方法 | 第13-14页 |
第3章 结果 | 第14-18页 |
3.1 一般资料比较 | 第14-15页 |
3.2 各组血浆LPA水平的比较 | 第15页 |
3.3 两组治疗前后hs-CRP水平的比较 | 第15-16页 |
3.4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 第16页 |
3.5 LPA与其他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16-17页 |
3.6 脑梗死患者TOAST分型中各亚型LPA水平的分布比较 | 第17-18页 |
第4章 讨论 | 第18-22页 |
4.1 脑梗死患者与正常健康人的血浆LPA水平的比较 | 第18-20页 |
4.2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与CRP的关系 | 第20页 |
4.3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浆中LPA水平的影响 | 第20-21页 |
4.4 LPA与TOAST分型中各亚型的关系 | 第21页 |
4.5 LPA与其他危险因素 | 第21-22页 |
第5章 结论 | 第22-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5页 |
综述 | 第25-43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39-4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3-44页 |
附录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