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制药化学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作为药物载体的两亲性共聚物合成及性质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24页
   ·载药纳米粒第10页
   ·药用高分子载体材料第10-11页
     ·天然高分子材料第11页
     ·半合成高分子材料第11页
     ·合成高分子材料第11页
   ·高分子胶束第11-14页
     ·高分子胶束的分类第11页
     ·高分子胶束的制备第11-14页
   ·两亲性共聚物第14-20页
     ·两亲性共聚物的合成第14-15页
     ·用作两亲性共聚物的材料第15-20页
   ·两亲性共聚物胶束第20-22页
     ·两亲性共聚物胶束的优势第20-21页
     ·两亲性共聚物胶束的特点第21页
     ·两亲性共聚物胶束的形成机理第21-22页
     ·两亲性共聚物胶束的制备方法第22页
   ·两亲性共聚物包载药物第22-23页
     ·药物与核的相容性第22页
     ·载药纳米粒子的释药特性第22-23页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第23-24页
第2章 两亲性聚(天冬氨酸-co-乳酸)-二棕榈酰磷脂酰乙醇胺接枝共聚物的成及其胶束的制备第24-38页
   ·实验原料第24-25页
   ·聚(天冬氨酸-co-乳酸)-二棕榈酰磷脂酰乙醇胺(PAL-DPPE)接枝共聚物的合成第25-27页
     ·聚(天冬氨酸-co-乳酸)(PAL)接枝共聚物的合成第25页
     ·聚(天冬氨酸-co-乳酸)-4-硝基苯氯甲酸酯接枝共聚物(PAL-pNP)的合成第25-26页
     ·聚(天冬氨酸-co-乳酸)-二棕榈酰磷脂酰乙醇胺(PAL-DPPE)接枝共聚物的合成第26-27页
   ·表征技术、测试条件和仪器型号第27-28页
     ·分子量的测定第27页
     ·红外光谱测定第27页
     ·核磁共振谱的测定第27页
     ·热失重测定第27-28页
     ·荧光光谱测试第28页
     ·动态光散射粒径测试第28页
     ·胶束形态观察第28页
   ·结果与讨论第28-37页
     ·两亲性聚(天冬氨酸-co-乳酸)-二棕榈酰磷脂酰乙醇胺接枝共聚物的合成第28-29页
     ·两亲性聚(天冬氨酸-co-乳酸)-二棕榈酰磷脂酰乙醇胺接枝共聚物的表征第29-34页
     ·两亲性聚(天冬氨酸-co-乳酸)-二棕榈酰磷脂酰乙醇胺接枝共聚物胶束的制备和表征第34-37页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3章 两亲性明胶-聚乳酸-二棕榈酰磷脂酰乙醇胺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其胶束的制备第38-50页
   ·实验原料第38页
   ·明胶-聚乳酸-二棕榈酰磷脂酰乙醇胺接枝共聚物的合成第38-40页
     ·明胶-聚乳酸(G-PLA)接枝共聚物的合成第38-39页
     ·明胶-聚乳酸-4-硝基苯氯甲酸酯(G-PLA-pNP)接枝共聚物的合成第39页
     ·明胶-聚乳酸-二棕榈酰磷脂酰乙醇胺(G-PLA-DPPE)接枝共聚物的合成第39-40页
   ·表征技术、测试条件和仪器型号第40-42页
     ·分子量的测定第40页
     ·红外光谱测定第40-41页
     ·核磁共振谱的测定第41页
     ·热重测定第41页
     ·荧光光谱测试第41页
     ·动态光散射粒径测试第41页
     ·胶束形态观察第41-42页
   ·结果与讨论第42-49页
     ·两亲性明胶-聚乳酸-二棕榈酰磷脂酰乙醇胺接枝共聚物的合成第42页
     ·两亲性明胶-聚乳酸-二棕榈酰磷脂酰乙醇胺接枝共聚物的表征第42-46页
     ·两亲性明胶-聚乳酸-二棕榈酰磷脂酰乙醇胺接枝共聚物胶束的制备和表征第46-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4章 两亲性聚(天冬氨酸-co-乳酸)-二棕榈酰磷脂酰乙醇胺接枝共聚物包载药物及其性能研究第50-80页
   ·实验仪器第50-51页
   ·药品与试剂第51页
   ·实验操作方法第51-60页
     ·亲水药物的包载方法——盐酸阿霉素(DOX)第51-52页
     ·两亲性聚(天冬氨酸-co-乳酸)-二棕榈酰磷脂酰乙醇胺接枝共聚物包载盐酸阿霉素的包封率测定方法第52-53页
     ·两亲性聚(天冬氨酸-co-乳酸)-二棕榈酰磷脂酰乙醇胺接枝共聚物包载盐酸阿霉素的纳米粒子体外释放研究第53-54页
     ·疏水药物的包载方法——环孢素A (CsA)/紫杉醇(PTX)第54-55页
     ·两亲性聚(天冬氨酸-co-乳酸)-二棕榈酰磷脂酰乙醇胺接枝共聚物包载环孢素A/紫杉醇的包封率和载药量的测定方法第55-57页
     ·两亲性聚(天冬氨酸-co-乳酸)-二棕榈酰磷脂酰乙醇胺接枝共聚物包载环孢素A/紫杉醇的纳米粒子体外释放研究第57-58页
     ·载药纳米粒子的细胞毒性实验第58-59页
     ·载药纳米粒子的细胞定位实验第59-60页
   ·表征技术、测试条件和仪器型号第60页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第60页
     ·高效液相色谱仪第60页
     ·超声细胞粉碎仪第60页
     ·动态光散射粒径测试第60页
     ·载药胶束形态的观察第60页
   ·结果与讨论第60-78页
     ·载药纳米粒子的作用机理第60-62页
     ·制备条件对载药纳米粒子的影响第62-65页
     ·载药纳米粒子的粒径及形貌图第65-68页
     ·载药纳米粒子的体外释放研究第68-71页
     ·载药纳米粒子的细胞毒性实验第71-76页
     ·载药纳米粒子的细胞定位实验第76-78页
   ·本章小结第78-80页
第5章 两亲性明胶-聚乳酸-二棕榈酰磷脂酰乙醇胺接枝共聚物包载药物及其性能研究第80-90页
   ·实验仪器第80页
   ·药品与试剂第80页
   ·实验操作方法第80-81页
     ·载药纳米粒子的细胞毒性实验第80-81页
     ·载药纳米粒子的细胞定位实验第81页
   ·表征技术、测试条件和仪器型号第81-82页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第81页
     ·高效液相色谱仪第81页
     ·超声细胞粉碎仪第81页
     ·动态光散射粒径测试第81页
     ·载药粒子形态的观察第81-82页
   ·结果与讨论第82-88页
     ·载药纳米粒子的作用机理第82页
     ·制备条件对载药纳米粒子的影响第82-84页
     ·载药纳米粒子的粒径及形貌图第84-86页
     ·载药纳米粒子的体外释放研究第86-87页
     ·载药纳米粒子的细胞毒性实验第87-88页
     ·载药纳米粒子的细胞定位实验第88页
   ·本章小结第88-90页
结论第90-92页
参考文献第92-10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00-102页
致谢第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MWD定向探管有源磁场标定系统的研究
下一篇:电化学制冷制热系统及燃料电池内混合对流换热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