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1区块精细油藏描述及开发调整部署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前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7页 |
1.1 油藏精细描述概述 | 第12-14页 |
1.1.1 油藏精细描述理论与方法 | 第12页 |
1.1.2 油藏精细描述技术的应用现状 | 第12-14页 |
1.2 区域概况 | 第14-17页 |
1.2.1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4-15页 |
1.2.2 工区位置 | 第15页 |
1.2.3 勘探开发简史 | 第15-16页 |
1.2.4 目前区块研究及生产面临主要问题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综合地质研究 | 第17-76页 |
2.1 地层特征 | 第17-22页 |
2.1.1 地层层序 | 第17-18页 |
2.1.2 地层对比与划分 | 第18-21页 |
2.1.3 地层厚度分布特征 | 第21-22页 |
2.2 构造特征 | 第22-29页 |
2.2.1 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 | 第22-24页 |
2.2.2 块构造特征 | 第24-29页 |
2.2.3 构造演化特征 | 第29页 |
2.3 沉积特征 | 第29-41页 |
2.3.1 区域沉积背景 | 第29-31页 |
2.3.2 沉积相标志 | 第31-36页 |
2.3.3 沉积相特征 | 第36-41页 |
2.4 储层特征 | 第41-67页 |
2.4.1 储层测井二次解释研究 | 第41-50页 |
2.4.2 储层岩石学特征 | 第50-51页 |
2.4.3 储层岩性物性特征 | 第51-53页 |
2.4.4 储层反演 | 第53-59页 |
2.4.5 储层空间分布特征 | 第59-61页 |
2.4.6 储层三维地质建模 | 第61-67页 |
2.5 油藏特征及油气富集规律 | 第67-72页 |
2.5.1 油层分布特征 | 第67-70页 |
2.5.2 油藏类型及油水界面 | 第70-71页 |
2.5.3 油藏温度及压力 | 第71页 |
2.5.4 油层分布控制因素 | 第71-72页 |
2.6 流体性质 | 第72页 |
2.6.1 原油性质 | 第72页 |
2.6.2 地层水性质 | 第72页 |
2.7 储量计算 | 第72-76页 |
2.7.1 储量计算公式 | 第72-73页 |
2.7.2 储量计算参数 | 第73页 |
2.7.3 储量计算结果 | 第73页 |
2.7.4 储量变化原因分析 | 第73-76页 |
第三章 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 | 第76-89页 |
3.1 开发历程及开发现状 | 第76-77页 |
3.1.1 开发历程 | 第76页 |
3.1.2 开发阶段划分 | 第76-77页 |
3.1.3 开发现状 | 第77页 |
3.2 常规抽油生产特点 | 第77-80页 |
3.3 吞吐采油生产特点 | 第80-84页 |
3.3.1 周期完成情况分析 | 第81页 |
3.3.2 单井周期变化规律分析 | 第81-82页 |
3.3.3 油藏开采动态变化规律 | 第82-84页 |
3.4 油藏压力水平评价 | 第84-85页 |
3.5 含水变化规律 | 第85-86页 |
3.6 采收率分析 | 第86-87页 |
3.6.1 经验公式法 | 第86页 |
3.6.2 周期产量递减法 | 第86-87页 |
3.6.3 数值模拟法 | 第87页 |
3.7 措施效果分析 | 第87-88页 |
3.8 油层射开程度分析 | 第88页 |
3.9 目前井况分析 | 第88-89页 |
第四章 油藏数值模拟及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 | 第89-97页 |
4.1 油藏基础数据录入 | 第89-90页 |
4.1.1 地质模型初始化参数 | 第89-90页 |
4.1.2 生产历史数据及完井数据 | 第90页 |
4.2 历史拟合 | 第90-92页 |
4.2.1 模型参数可调范围的确定 | 第91页 |
4.2.2 断块开发指标拟合 | 第91页 |
4.2.3 断块储量拟合 | 第91页 |
4.2.4 断块综合含水率拟合 | 第91-92页 |
4.2.5 单井开发指标的拟合 | 第92页 |
4.3 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 | 第92-97页 |
4.3.1 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 | 第92-95页 |
4.3.2 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 | 第95-97页 |
第五章 综合调整方案及开发指标预测 | 第97-114页 |
5.1 注水开发可行性分析 | 第97-98页 |
5.2 注水方式调整 | 第98-107页 |
5.2.1 两口转注试验井效果分析 | 第98-106页 |
5.2.2 注水方式的选择 | 第106页 |
5.2.3 注入速度优化 | 第106-107页 |
5.2.4 注采比优化 | 第107页 |
5.3 综合调整方案设计 | 第107-113页 |
5.3.1 开发调整原则 | 第107页 |
5.3.2 水平井开发不可行性分析 | 第107-108页 |
5.3.3 开发层系划分与组合 | 第108页 |
5.3.4 合理井网井距的确定 | 第108-110页 |
5.3.5 转注井的优选 | 第110-111页 |
5.3.6 潜力区分析及井位部署 | 第111-113页 |
5.4 开发指标预测 | 第113-114页 |
5.4.1 开发初期单井配产 | 第113页 |
5.4.2 注水量预测 | 第113页 |
5.4.3 动态开发指标的确定 | 第113-114页 |
结论 | 第114-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18页 |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 第118-119页 |
致谢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