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永磁同步电机系统 | 第13-15页 |
1.2.1 电力电子技术发展 | 第13-14页 |
1.2.2 电机控制芯片和控制理论的发展综述 | 第14-15页 |
1.3 自适应抗扰动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3.1 抗扰动控制发展现状 | 第15-17页 |
1.3.2 自适应控制发展现状 | 第17-18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与矢量控制原理 | 第20-34页 |
2.1 永磁同步电机结构 | 第20-21页 |
2.2 永磁同步电机基本方程 | 第21-25页 |
2.3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策略 | 第25-26页 |
2.4 SVPWM原理 | 第26-33页 |
2.4.1 空间脉宽矢量基本原理 | 第26-30页 |
2.4.2 SVPWM算法的实现 | 第30-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永磁同步电机系统自适应抗扰动研究 | 第34-50页 |
3.1 负载转矩辨识 | 第35-37页 |
3.1.1 负载观测器原理 | 第35-37页 |
3.2 模型参考自适应法 | 第37-43页 |
3.2.1 模型参考自适应理论 | 第38-40页 |
3.2.2 模型参考自适应惯量辨识 | 第40-41页 |
3.2.3 增益因子可变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惯量辨识 | 第41-43页 |
3.3 模糊PI控制 | 第43-48页 |
3.3.1 模糊控制原理 | 第43-45页 |
3.3.2 模糊PI控制器设计 | 第45-48页 |
3.4 控制系统结构框图 | 第48-4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永磁同步电机系统自适应抗扰动仿真分析 | 第50-71页 |
4.1 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模型搭建 | 第50-54页 |
4.2 负载转矩观测器及前馈补偿仿真分析 | 第54-60页 |
4.3 转动惯量辨识仿真分析 | 第60-68页 |
4.3.1 恒增益因子惯量辨识 | 第60-63页 |
4.3.2 变增益因子辨识仿真 | 第63-68页 |
4.4 模糊PI仿真分析 | 第68-7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五章 系统硬件设计 | 第71-81页 |
5.1 硬件电路总体方案 | 第71-72页 |
5.2 功率电路设计 | 第72-75页 |
5.2.1 整流电路设计 | 第72-73页 |
5.2.2 逆变电路设计 | 第73-75页 |
5.3 控制单元电路设计 | 第75-80页 |
5.3.1 相电流采样电路 | 第75-77页 |
5.3.2 位置传感器接口电路 | 第77-78页 |
5.3.3 通信电路 | 第78-8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六章 系统软件设计与实验结果分析 | 第81-90页 |
6.1 软件设计总体方案 | 第81-83页 |
6.1.1 软件需求分析 | 第81-82页 |
6.1.2 软件总体设计 | 第82-83页 |
6.2 主程序 | 第83页 |
6.3 AD中断子程序 | 第83-84页 |
6.4 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 第84-89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0-92页 |
7.1 总结 | 第90-91页 |
7.2 展望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97-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