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民政工作论文--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论文

高校贫困大学生救助体系研究--以南京财经大学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绪论第10-16页
    一、研究背景第10页
    二、论文研究意义第10-11页
        (一) 理论意义第10页
        (二) 实践意义第10-11页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一) 关于救助体系发展方面第11页
        (二) 关于导致贫困原因方面第11页
        (三) 关于救助体系问题和建议方面第11-12页
        (四) 关于国外救助体系研究方面第12-14页
    四、研究方法第14页
        (一) 文献研究法第14页
        (二) 问卷调查法第14页
        (三) 比较分析法第14页
    五、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第14页
    六、论文组织结构第14-16页
第一章 救助体系相关概念与理论第16-22页
    第一节 贫困大学生救助体系相关概念第16-19页
        一、贫困大学生概念第16页
        二、贫困大学生认定标准第16-17页
        三、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和贫困大学生救助体系第17页
        四、我国现行的贫困大学生救助体系第17-19页
    第二节 建设贫困大学生救助体系的理论基础第19-22页
        一、多中心治理理论第19-20页
        二、教育公平理论第20-21页
        三、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第21-22页
第二章 我国高校贫困大学生救助现状——以南京财经大学为例第22-36页
    第一节 南京财经大学贫困生救助工作的现状第22-28页
        一、南京财经大学贫困生基本情况第22-23页
        二、南京财经大学贫困生救助工作的现状分析第23-28页
    第二节 南京财经大学贫困生调查的情况第28-31页
        一、调查对象基本信息第28-30页
        二、学校救助工作实效分析第30-31页
    第三节 我国高校贫困大学生救助体系面临的挑战第31-36页
        一、认定标准不完善第31-32页
        二、贷款制度不健全第32页
        三、法律保障不到位第32-33页
        四、征信监督体系不完善第33页
        五、勤工助学有弊端第33页
        六、心理问题关注少第33-34页
        七、缺乏专业的资助管理队伍第34-36页
第三章 美国、日本贫困大学生救助体系第36-42页
    第一节 美国贫困大学生救助体系第36-38页
        一、混合、多元的资助体系第36页
        二、国家助学贷款比重大第36-37页
        三、合理配置各种资助项目第37页
        四、勤工助学制度成熟第37页
        五、信息公开程度高第37-38页
        六、贫困生认定程序精确第38页
        七、心理健康教育普及第38页
    第二节 日本贫困大学生救助体系第38-40页
        一、秉持高效的资助理念第38页
        二、完备的贷款发放与回收保障体系第38-39页
        三、法律手段保障资助体系第39页
        四、良好的职业生涯教育第39-40页
        五、成功的心理健康教育第40页
    第三节 国外贫困大学生救助体系的借鉴意义第40-42页
        一、加大国家政府主体救助力度第40页
        二、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第40页
        三、合理配置各种救助项目第40-41页
        四、逐步完善贷款回收机制第41页
        五、个人信用体系法制化建设第41页
        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强化人文关怀第41-42页
第四章 构建我国完善的贫困大学生救助体系第42-54页
    第一节 国家是救助的主体第42-44页
        一、加大救助投入和宣传力度第42页
        二、多渠道筹集救助资金第42-43页
        三、救助制度法制化建设第43页
        四、助学贷款项目普及化第43-44页
        五、搭建贫困生信息共享平台第44页
    第二节 社会力量不容忽视第44-46页
        一、形成多方联合救助网络第45页
        二、完善助学机构的建设第45页
        三、金融机构加强利益的有效统一第45页
        四、发扬社会救助的人文关怀第45-46页
    第三节 高校是救助的实施者第46-52页
        一、优化动态救助管理机制第46-47页
        二、规范贫困生认定标准第47-48页
        三、加强勤工助学项目开发第48-49页
        四、物质救助与精神育人并举第49-51页
        五、广泛动员筹集救助资金第51页
        六、完善资助管理和队伍建设第51-52页
    第四节 自我救助是救助的现实要求第52-54页
        一、心理上积极调节自我第52-53页
        二、思想上接纳升华自我第53页
        三、行为上提升要求自我第53-54页
结语第54-55页
致谢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附录A:南京财经大学学生资助政策实施效果调查问卷第59-63页
附录B:南京财经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第63-64页
附录C:南京财经大学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第64-65页
附录D:学生家庭经济情况量化测评指标体系(学生自评)第65-68页
附录E:高校贫困生资格认定民主评议表第68-69页
作者简介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种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协作报道研究--以“天津港危化品爆炸事件”为例
下一篇:沧源佤族的家屋与空间--以新村房屋重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