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高层建筑论文--高层建筑结构论文

某高层连体结构抗震设计及其弹塑性时程分析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17页
    1.1 高层建筑结构第13页
    1.2 高层连体建筑结构第13-14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7页
第二章 工程概况第17-19页
第三章 设计条件第19-24页
    3.1 设计规范第19页
    3.2 设计依据第19页
    3.3 计算分析软件第19-20页
    3.4 设计基准期及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第20页
    3.5 自然条件第20页
    3.6 抗震设防分类第20页
    3.7 工程场地安全性评价第20-21页
    3.8 工程场地地质情况第21-22页
    3.9 场地水文地质情况第22页
    3.10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要求第22页
    3.11 风荷载第22-23页
    3.12 楼(屋)面活荷载第23-24页
第四章 结构布置、选型和材料第24-30页
    4.1 结构体系第24页
    4.2 楼盖体系第24-25页
    4.3 结构缝的设置第25页
    4.4 计算嵌固层的确定第25页
    4.5 主要构件尺寸第25-26页
    4.6 连体结构第26-28页
        4.6.1 连体简述第26-27页
        4.6.2 连体结构体系第27-28页
        4.6.3 连体主要构件尺寸第28页
    4.7 材料强度第28-29页
    4.8 基础、抗浮设计第29-30页
第五章 结构的超限类型第30-32页
    5.1 特殊类型高层结构体系第30页
    5.2 高度超限判别第30页
    5.3 不规则类型判别第30-31页
    5.4 超限情况总结第31-32页
第六章 抗震设防要求及抗震性能设计第32-34页
    6.1 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第32-33页
    6.2 构件抗震等级第33-34页
第七章 弹性计算结果及分析第34-48页
    7.1 整体计算简介第34-35页
    7.2 整体计算参数第35-36页
    7.3 结构的整体计算结果第36-40页
        7.3.1 水平力为0度时,主要计算结果第36-37页
        7.3.2 SATWE各项参数的图表第37-39页
        7.3.3 二道防线和框架剪力调整第39-40页
    7.4 结构的弹性时程分析第40-42页
    7.5 设防烈度地震下的抗震性能验算第42-45页
        7.5.1 计算参数第42-43页
        7.5.2 中震不屈服验算结果第43-44页
        7.5.3 中震弹性验算结果第44-45页
    7.6 罕遇地震下的抗震性能验算第45-46页
        7.6.1 计算参数第45页
        7.6.2 罕遇地震验算结果第45-46页
    7.7 塔楼抗震性能验算结论第46-47页
    7.8 构件验算第47-48页
        7.8.1 首层外框柱的稳定性验算第47-48页
第八章 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第48-63页
    8.1 罕遇地震弹塑性时程分析的目的第48页
    8.2 动力弹塑性分析的技术条件第48-51页
        8.2.1 SAUSAGE软件简介第48页
        8.2.2 显式时程分析算法第48-49页
        8.2.3 构件模型第49-50页
        8.2.4 混凝土本构关系第50页
        8.2.5 钢材本构关系第50页
        8.2.6 结构阻尼设置第50-51页
        8.2.7 分析步骤第51页
    8.3 计算模型第51-52页
    8.4 整体计算结果汇总第52-55页
    8.5 天然波T1986计算结果第55-56页
    8.6 天然波T1949计算结果第56-57页
    8.7 人工波ZTHZ500203计算结果第57-58页
    8.8 楼板损伤第58-60页
    8.9 剪力墙损伤第60-62页
    8.10 框架损伤第62页
    8.11 弹塑性动力分析结论第62-63页
第九章 连接体施工方案及分析第63-67页
    9.1 连体施工方案A第63-64页
    9.2 连体施工方案B第64-65页
    9.3 针对施工方案B的施工模拟分析第65-66页
        9.3.1 假定施工次序和荷载状态第65-66页
        9.3.2 分析结果第66页
    9.4 施工模拟总结第66-67页
第十章 专题分析第67-90页
    10.1 连体楼板舒适度分析第67-68页
        10.1.1 风舒适度验算第67页
        10.1.2 挠度验算第67页
        10.1.3 楼盖竖向振动舒适度验算第67-68页
    10.2 连体楼板应力分析第68-74页
        10.2.1 混凝土收缩及温度作用第68-72页
        10.2.2 连体楼板竖向荷载作用第72页
        10.2.3 连体楼板地震作用和风荷载作用第72-74页
    10.3 连体与主体结构相连节点有限元分析第74-84页
        10.3.1 结构及有限元模型概述第74-75页
        10.3.2 桁架节点有限元模型的边界条件及荷载第75-76页
        10.3.3 桁架节点有限元模型分析结果第76-84页
        10.3.4 桁架节点有限元分析结论第84页
    10.4 连体结构分析第84-87页
        10.4.1 连体结构与单塔特性对比第85-87页
    10.5 连体桁架抗连续性倒塌分析第87-90页
        10.5.1 分析方法的确定第87-88页
        10.5.2 分析结果第88-89页
        10.5.3 桁架置于连体上方和下方对结构刚度的影响第89-90页
第十一章 超限抗震措施第90-91页
    11.1 主要超限情况第90页
    11.2 针对性技术措施第90-91页
结论第91-92页
参考文献第92-9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6-97页
致谢第97-98页
附表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广州天河城至太古汇商业综合体室外铺装研究
下一篇:高校维修改造工程造价控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