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物理学论文--理论物理学论文--相对论、场论论文--场论论文

D膜间的相互作用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50页
   ·为什么需要弦理论第9-11页
   ·玻色弦论ABC第11-25页
     ·玻色弦的经典解第11-15页
     ·共形反常抵消与时空维数第15-17页
     ·Virasoro代数以及零点能的计算第17-21页
     ·光锥量子化与弦的激发态能谱第21-23页
     ·非定向弦第23-24页
     ·Chan-Paton因子第24-25页
   ·超弦简介第25-41页
     ·Ⅱ型超弦理论的经典解及边界条件第26-28页
     ·共形反常抵消与时空维数第28-30页
     ·超Virasoro代数与零点能的计算第30-36页
     ·光锥量子化与能谱第36-38页
     ·GSO投影与II闭弦的无质量激发态第38-41页
   ·电磁场的一些典型效应第41-50页
     ·QED中的Schwinger电子对产生第41-42页
     ·库仑力(电场)对光吸收率的增强作用第42-50页
第二章 D-膜第50-66页
   ·T-对偶与D膜第50-58页
     ·玻色闭弦的T-对偶第51-53页
     ·玻色开弦的T-对偶和D膜第53-55页
     ·Wilson线与T-对偶第55-57页
     ·超弦理论中的T-对偶与D膜第57-58页
   ·D膜的边界态描述第58-66页
     ·玻色弦理论中边界态的构造第59-60页
     ·超弦理论中边界态的构造第60-63页
     ·边界态总结第63-66页
第三章 D_p-D_p系统的相互作用第66-97页
   ·第一类振幅:两个共同指标第69-78页
     ·相互作用振幅第70-74页
     ·长程相互作用第74-75页
     ·短程相互作用振幅第75-76页
     ·快子不稳定性第76页
     ·开弦对产生第76-78页
     ·小结第78页
   ·第二类振幅:一个共同指标第78-85页
     ·相互作用振幅第78-82页
     ·长程相互作用第82-83页
     ·短程相互作用和开弦对产生第83-85页
     ·小结第85页
   ·第三类振幅:没有共同指标第85-94页
     ·相互作用振幅第86-90页
     ·长程相互作用第90页
     ·短程相互作用振幅第90-91页
     ·快子不稳定性第91页
     ·开弦对产生第91-93页
     ·磁场对开弦对产生率的增强作用第93-94页
     ·小结第94页
   ·超对称分析第94-97页
第四章 D_p-D_(p-2)系统的相互作用第97-110页
   ·弦水平上的相互作用振幅第97-102页
     ·第一类振幅第98-100页
     ·第二类振幅第100-101页
     ·第三类振幅第101-102页
   ·长程相互作用第102-104页
   ·短距离物理第104-110页
     ·短程相互作用振幅第104-105页
     ·快子态的出现第105页
     ·开弦对的产生以及磁场的增强作用第105-110页
第五章 总结第110-111页
附录A 二维共形场论的一些主要结果第111-113页
附录B 边界态中的计算第113-118页
 B.1 零模部分第113-114页
 B.2 对易子计算1第114-115页
 B.3 对易子计算2第115-118页
附录C φ函数第118-120页
参考文献第120-124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24-125页
致谢第125-127页

论文共1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hd2、JMJD5的结构生物学探索及金黄色葡萄球菌HssSR的表达纯化
下一篇:(BEDT-TTF)(FeBr4)晶体的制备及其物理性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