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 研究框架 | 第10-11页 |
1.4 研究价值与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章 抒情的恶客——木心散文内在矛盾的产生 | 第12-24页 |
2.1 与世界之“勃谿” | 第12-18页 |
2.1.1“有骨江南”之脊骨 | 第13-15页 |
2.1.2 “看客”与“被看者” | 第15-16页 |
2.1.3 对世界的沮丧 | 第16-18页 |
2.2 予世界之情 | 第18-24页 |
2.2.1 坚守人文主义传统 | 第18-19页 |
2.2.2 涌动家国、时代之情 | 第19-21页 |
2.2.3 重现世界诗意之情 | 第21-24页 |
第三章 恭于文学的“玩家”——木心散文内在矛盾的表现及转化 | 第24-34页 |
3.1 木心散文矛盾的具体表现 | 第24-29页 |
3.1.1 在“二律背反”之间驻扎理想国营地 | 第24-26页 |
3.1.2 语言与自由 | 第26-28页 |
3.1.3 创作上的灵魂游戏 | 第28-29页 |
3.2 经验打破后的新美学体验 | 第29-34页 |
3.2.1 想象力拉离日常经验 | 第30-31页 |
3.2.2 深入日常经验中发现“真” | 第31-32页 |
3.2.3 “美”与“真”统一的作用 | 第32-34页 |
第四章 想象另一种可能——木心散文内在矛盾的解决 | 第34-44页 |
4.1 想象另一种可能的内涵 | 第34-39页 |
4.1.1 艺术与生活同一的可能性 | 第34-36页 |
4.1.2 美学建构世界的可能性 | 第36-37页 |
4.1.3 精神生命的可能性 | 第37-39页 |
4.2 想象另一种可能的现实困境 | 第39-44页 |
4.2.1 木心“说”的隔 | 第39-41页 |
4.2.3 木心外在的“隔” | 第41-44页 |
结语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致谢 | 第50-52页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