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中国旅游事业论文--地方旅游事业论文

基于分形理论的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旅游吸引物空间结构特征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6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6页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16-18页
        1.4.1 研究内容第16页
        1.4.2 研究方法第16-18页
        1.4.3 技术路线第18页
    1.5 选题的创新之处第18-20页
        1.5.1 新理论的运用第18-19页
        1.5.2 研究视角的创新第19-20页
2 研究理论与相关概念第20-24页
    2.1 研究理论第20-22页
        2.1.1 分形理论第20页
        2.1.2 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第20-21页
        2.1.3 其他理论第21-22页
    2.2 相关概念定义第22-24页
        2.2.1 旅游吸引物系统第22页
        2.2.2 旅游空间结构第22-23页
        2.2.3 旅游中心地第23-24页
3 研究区概括与数据选择第24-30页
    3.1 研究区概括第24-26页
        3.1.1 行政区划概况第24页
        3.1.2 旅游资源概况第24-25页
        3.1.3 旅游业发展状况第25-26页
    3.2 数据来源与选择第26-28页
        3.2.1 数据来源及分类第26-27页
        3.2.2 测算中心选取原则第27页
        3.2.3 无标度区间的确定方法第27-28页
    3.3 聚集维数的测算方法及地理意义第28-30页
        3.3.1 聚集维数的测算方法第28-29页
        3.3.2 聚集维数的地理意义第29-30页
4 皖南示范区旅游吸引物系统的空间分形特征第30-36页
    4.1 皖南示范区旅游吸引物系统的空间分形特征第30-31页
        4.1.1 聚集分形维数第30-31页
        4.1.2 原因分析第31页
    4.2 皖南示范区旅游吸引物子系统空间分形特征第31-35页
        4.2.1 自然风光旅游吸引物系统的空间分形特征第31-32页
        4.2.2 人文历史旅游吸引物系统的空间分形特征第32-33页
        4.2.3 民俗建筑旅游吸引物系统的空间分形特征第33-34页
        4.2.4 休闲娱乐旅游吸引物系统的空间分形特征第34-35页
    4.3 小结第35-36页
5 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空间优化建议第36-43页
    5.1 空间结构优化方向第36-37页
    5.2 发展模式制定的原则第37-38页
    5.3 发挥空间集聚作用,增强区域协同性第38-40页
        5.3.1 旅游圈发展模式第38-40页
        5.3.2 主题旅游发展模式第40页
    5.4 发挥互补作用,避免资源屏蔽效应第40-43页
        5.4.1 交通轴发展模式第41-42页
        5.4.2 旅游形象整合模式第42-43页
6 结论与不足第43-46页
    6.1 结论第43-44页
    6.2 不足之处第44-46页
参考文献第46-53页
附录A: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第53-54页
致谢第54-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博物馆体验感知与游客重游意愿的关系研究--以马坝人博物馆为例
下一篇:越南北宁省文化旅游发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