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试剂与纯化学品的生产论文--催化剂(触媒)论文--金属催化剂论文--双金属催化剂论文

水滑石拓扑转变与双金属催化材料的结构调控及性能强化

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22-42页
    1.1 双金属催化剂第22-23页
    1.2 双金属催化剂的合成第23-27页
        1.2.1 浸渍/沉淀法第23-24页
        1.2.2 溶胶化学法第24-26页
        1.2.3 气相沉积法第26-27页
    1.3 双金属的相互作用及协同催化效应第27-28页
        1.3.1 金属间相互作用第27页
        1.3.2 双金属协同催化效应第27-28页
    1.4 双金属催化剂的应用第28-32页
        1.4.1 催化制氧第28-30页
        1.4.2 催化加氢第30-32页
    1.5 LDHS基催化材料简介第32-40页
        1.5.1 LDHs结构及性质概述第32-33页
        1.5.2 LDHS基催化材料的构筑方法第33-35页
            1.5.2.1 内源构筑法第33-34页
            1.5.2.2 外源构筑法第34-35页
        1.5.3 LDHs基催化材料结构设计研究进展第35-40页
            1.5.3.1 LDHs基插层催化材料第35-37页
            1.5.3.2 LDHs基剥层催化材料第37-38页
            1.5.3.3 LDHs基负载型金属催化材料第38-40页
    1.6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第40-42页
        1.6.1 研究内容第40页
        1.6.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40-42页
第二章 双金属复合结构催化剂的构筑及催化制氢性能研究第42-66页
    2.1 引言第42页
    2.2 双金属Cu-Co催化剂的合成及催化硼氨分解制氢性能研究第42-54页
        2.2.1 前言第42-43页
        2.2.2 实验部分第43-45页
            2.2.2.1 材料与试剂第43页
            2.2.2.2 双金属Cu-Co催化剂的制备第43-44页
            2.2.2.3 催化剂表征第44页
            2.2.2.4 催化剂性能评价第44-45页
        2.2.3 结果与讨论第45-53页
            2.2.3.1 粉末Cu-Co催化剂的形貌和结构研究第45-49页
            2.2.3.2 粉末Cu-Co催化剂的硼氨分解制氢性能研究第49-50页
            2.2.3.3 Cu-Co金属间相互作用的XPS研究第50-52页
            2.2.3.4 结构化Cu-Co膜催化剂的结构和催化性能研究第52-53页
        2.2.4 小结第53-54页
    2.3 Ni@(RhNi-alloy)复合结构催化剂的合成及催化联氨硼烷分解制氢性能研究第54-66页
        2.3.1 前言第54-55页
        2.3.2 实验部分第55-58页
            2.3.2.1 材料与试剂第55页
            2.3.2.2 不同结构的双金属Ni-Rh催化剂的合成第55-57页
            2.3.2.3 反应分子联氨硼烷的合成第57页
            2.3.2.4 催化剂表征第57页
            2.3.2.5 催化剂性能评价第57-58页
        2.3.3 结果与讨论第58-65页
            2.3.3.1 Ni/Al_2O_3、Ni@Rh/Al_2O_3、Ni@(RhNi-alloy)/Al_2O_3结构与形貌研究第58-61页
            2.3.3.2 Rh/Al_2O_3、Ni_(15)Rh/Al_2O_3、mixed Rh-Ni/Al_2O_3结构与形貌研究第61-63页
            2.3.3.3 Ni-Rh催化剂的联氨硼烷分解制氢性能研究第63-65页
        2.3.4 小结第65-66页
第三章 金属间化合物催化剂的合成及催化选择性加氢性能研究第66-121页
    3.1 引言第66页
    3.2 Ni-In金属间化合物催化剂的合成及催化不饱和醛加氢性能研究第66-84页
        3.2.1 前言第66-67页
        3.2.2 实验部分第67-69页
            3.2.2.1 材料与试剂第67-68页
            3.2.2.2 Ni-In金属间化合物催化剂的合成第68页
            3.2.2.3 催化剂表征第68-69页
            3.2.2.4 催化剂性能评价第69页
        3.2.3 计算方法第69-70页
        3.2.4 结果与讨论第70-84页
            3.2.4.1 非负载型Ni-In金属间化合物形貌和结构研究第70-73页
            3.2.4.2 负载型Ni-In金属间化合物形貌和结构研究第73-76页
            3.2.4.3 水滑石前体到金属间化合物的拓扑转变过程研究第76-78页
            3.2.4.4 不饱和醛选择性加氧性能研究第78-80页
            3.2.4.5 Ni-In金属间化合物的电子和几何效应研究第80-84页
        3.2.5 小结第84页
    3.3 Ni-Sn金属间化合物催化剂的合成及催化不饱和醛加氢性能研究第84-104页
        3.3.1 前言第84-86页
        3.3.2 实验部分第86-87页
            3.3.2.1 材料与试剂第86页
            3.3.2.2 Ni-Sn金属间化合物催化剂的合成第86页
            3.3.2.3 材料表征第86-87页
            3.3.2.4 催化性能评价第87页
        3.3.3 计算方法第87页
        3.3.4 结果与讨论第87-104页
            3.3.4.1 Ni-Sn金属间化合物催化剂的基本结构研究第87-91页
            3.3.4.2 Ni-Sn金属间化合物催化剂的加氢性能研究第91-95页
            3.3.4.3 Ni-Sn金属间化合物原子水平的结构研究第95-99页
            3.3.4.4 Ni-Sn金属间化合物的吸附和表面反应行为研究第99-104页
        3.3.5 小结第104页
    3.4 Ni-Ga金属间化合物催化剂的合成及催化苯乙炔加氢性能研究第104-121页
        3.4.1 前言第104-105页
        3.4.2 实验部分第105-107页
            3.4.2.1 材料与试剂第105页
            3.4.2.2 Ni-Ga金属间化合物催化剂的合成第105-106页
            3.4.2.3 催化剂性能评价第106页
            3.4.2.4 催化剂表征第106-107页
        3.4.3 计算方法第107页
        3.4.4 结果与讨论第107-119页
            3.4.4.1 Ni_xMg_yGa_z-LDHs前体形貌和结构研究第107-109页
            3.4.4.2 Ni-Ga金属间化合物催化剂的形貌和结构研究第109-113页
            3.4.4.3 苯乙炔选择性加氢性能研究第113-116页
            3.4.4.4 Ni-Ga金属间化合物的电子和几何效应研究第116-119页
        3.4.5 小结第119-121页
第四章 结论第121-123页
本论文创新点第123-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33页
致谢第133-134页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34-136页
作者和导师简介第136-137页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第137-138页

论文共1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液压锥型节流阀的气穴热效应及噪声的研究
下一篇: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纳米纤维电极的制备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