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3页 |
1.1 量子点的简介 | 第10-12页 |
1.1.1 量子点的概述 | 第10页 |
1.1.2 量子点的发光机理 | 第10-12页 |
1.1.3 量子点的分类 | 第12页 |
1.2 量子点的合成及表面修饰 | 第12-18页 |
1.2.1 量子点的制备方法 | 第12-17页 |
1.2.2 量子点的表面修饰 | 第17-18页 |
1.3 量子点的光分解水制氢 | 第18-19页 |
1.3.1 光解水制氢的概念 | 第18页 |
1.3.2 光解水制氢的机理 | 第18-19页 |
1.3.3 光解水制氢的研究进展 | 第19页 |
1.4 水溶性量子点的生物应用 | 第19-20页 |
1.4.1 体外细胞成像 | 第20页 |
1.4.2 体内活体成像 | 第20页 |
1.5 水溶性量子点的光解水制氢应用 | 第20-22页 |
1.5.1 光分解水制备氢气的装置 | 第20-21页 |
1.5.2 量子点光分解水制氢的应用 | 第21-22页 |
1.6 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2-23页 |
1.6.1 研究意义 | 第22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2 AgInZnS量子点的制备及表征 | 第23-31页 |
2.1 引言 | 第23页 |
2.2 AgInZnS量子点的热注入合成法 | 第23-26页 |
2.2.1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23-25页 |
2.2.2 实验方法 | 第25-26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6-30页 |
2.3.1 XRD和XPS谱图 | 第26-28页 |
2.3.2 荧光及吸收光谱 | 第28-30页 |
2.3.3 TEM表征 | 第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3 AIZS-GO水溶性量子点的制备及表征 | 第31-42页 |
3.1 引言 | 第31-32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2-35页 |
3.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32-33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33-3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5-40页 |
3.3.1 氧化石墨烯的XRD与AFM表征 | 第35页 |
3.3.2 氧化石墨烯的TEM与HRTEM表征 | 第35-37页 |
3.3.3 AIZS-GO的荧光光谱、吸收光谱和XRD谱 | 第37-40页 |
3.3.4 AIZS-GO的TEM和HRTEM表征 | 第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4 AIZS-GO水溶性量子点的生物应用研究 | 第42-51页 |
4.1 引言 | 第42-43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3-46页 |
4.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43页 |
4.2.2 体外细胞成像 | 第43-44页 |
4.2.3 体内活体成像 | 第44-46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6-49页 |
4.3.1 细胞成像及毒性分析 | 第46-47页 |
4.3.2 流式细胞分析 | 第47-48页 |
4.3.3 体内活体成像 | 第48-4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5 AIZS-GO水溶性量子点的光解水制氢应用研究 | 第51-57页 |
5.1 引言 | 第51-52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52-54页 |
5.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52页 |
5.2.2 光解水制氢性能测试装置 | 第52-53页 |
5.2.3 AIZS-GO量子点浓度的测试 | 第53-54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54-55页 |
5.3.1 ICP测试结果 | 第54页 |
5.3.2 光解水制氢性能测试 | 第54-5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57-59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57-58页 |
6.2 论文创新 | 第58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8页 |
附录 | 第68页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68页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和奖项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