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制造工艺论文

基于特征排序的零件机械加工能耗优化

致谢第5-7页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略缩词表第17-18页
字母符号表第18-23页
1 绪论第23-37页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第23-27页
    1.2 论文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第27-33页
        1.2.1 特征排序节能问题的建模研究现状第27-31页
            1.2.1.1 基于特征排序的空切削能耗建模研究现状第28-29页
            1.2.1.2 基于特征排序的切削能耗建模研究现状第29-30页
            1.2.1.3 零件机械加工时间和能耗(双目标)建模研究现状第30-31页
        1.2.2 特征排序节能问题的优化研究现状第31-33页
            1.2.2.1 基于特征排序的零件机械加工能耗优化研究现状第31-32页
            1.2.2.2 零件机械加工时间和能耗最优权衡研究现状第32-33页
    1.3 论文的研究范围和内容第33-36页
        1.3.1 论文研究范围界定第33-34页
        1.3.2 论文来源和项目支持第34页
        1.3.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34-36页
    1.4 本章小结第36-37页
2 基于特征排序的零件机械加工能耗分析第37-51页
    2.1 引言第37页
    2.2 特征排序节能问题的数学描述第37-38页
    2.3 特征排序降低机床空切削能耗分析第38-43页
        2.3.1 空走刀和自动换刀能耗分析第38-41页
        2.3.2 主轴变速能耗分析第41-43页
    2.4 特征排序降低机床切削能耗分析第43-46页
    2.5 特征排序权衡机床加工时间和能耗分析第46-49页
    2.6 本章小结第49-51页
3 基于特征排序的零件机械加工能耗建模和优化第51-73页
    3.1 引言第51页
    3.2 无特征相交的零件机械加工能耗建模和优化第51-63页
        3.2.1 无特征相交的零件机械加工能耗建模第51-57页
            3.2.1.1 两特征间的空走刀能耗模型第53-55页
            3.2.1.2 两特征间的自动换刀能耗模型第55-56页
            3.2.1.3 两特征间的主轴变速能耗模型第56-57页
        3.2.2 无特征相交的零件机械加工能耗优化第57-63页
            3.2.2.1 特征数量较少的无相交零件机械加工能耗优化第58-60页
            3.2.2.2 特征数量较多的无相交零件机械加工能耗优化第60-63页
    3.3 有特征相交的零件机械加工能耗建模和优化第63-66页
        3.3.1 有特征相交的零件机械加工能耗建模第63-66页
            3.3.1.1 特征的单位体积切削能模型第63-65页
            3.3.1.2 特征的实际切削体积模型第65-66页
        3.3.2 有特征相交的零件机械加工能耗优化第66页
    3.4 零件机械加工时间和能耗建模及其双目标优化第66-72页
        3.4.1 零件机械加工时间和能耗建模第66-68页
        3.4.2 零件机械加工时间和能耗双目标优化第68-72页
            3.4.2.1 特征数量较少的零件机械加工时间和能耗优化第68-70页
            3.4.2.2 特征数量较多的零件机械加工时间和能耗优化第70-72页
    3.5 本章小结第72-73页
4 基于特征排序的零件机械加工能耗优化的案例第73-97页
    4.1 引言第73页
    4.2 零件机械加工能耗优化的案例第73-86页
        4.2.1 案例描述、建模和优化第73-83页
        4.2.2 结果与讨论第83-86页
            4.2.2.1 优化方法节能效果第83页
            4.2.2.2 GA与其它启发式对比第83-85页
            4.2.2.3 能耗最小化对时间的影响第85-86页
    4.3 零件机械加工时间和能耗权衡的案例第86-96页
        4.3.1 案例描述、建模和优化第86-91页
        4.3.2 结果与讨论第91-96页
    4.4 本章小结第96-97页
5 总结与展望第97-101页
    5.1 论文总结第97-98页
    5.2 主要创新点第98-99页
    5.3 工作展望第99-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13页
附录第113-129页
    附录A第113-116页
    附录B第116-119页
    附录C第119-123页
    附录D第123-126页
    附录E第126-129页
参与的科研项目和相关研究成果第129-130页

论文共13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短时奇异谱分析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低温等离子的甲烷裂解固相产物表征及生物质废油裂解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