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24页 |
1.3.1 国外传统村落研究 | 第14-16页 |
1.3.2 国内传统村落研究 | 第16-22页 |
1.3.3 河南省传统村落研究 | 第22-23页 |
1.3.4 焦作市传统村落研究 | 第23-24页 |
1.4 研究对象与内容 | 第24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1.6 技术路线 | 第26-28页 |
第二章 焦作市传统村落现状分析 | 第28-42页 |
2.1 焦作市概况 | 第28-32页 |
2.1.1 自然条件 | 第28-31页 |
2.1.2 历史沿革 | 第31-32页 |
2.2 焦作市传统村落概况 | 第32-35页 |
2.2.1 批准情况 | 第32-33页 |
2.2.2 空间分布情况 | 第33-35页 |
2.3 焦作市传统村落的类型 | 第35-42页 |
2.3.1 按村落营造特点分类 | 第35-37页 |
2.3.2 按空间形态分类 | 第37-42页 |
第三章 焦作市传统村落的传统资源及其价值分析 | 第42-57页 |
3.1 主要传统资源 | 第42-48页 |
3.1.1 物质文化遗产 | 第42-46页 |
3.1.2 非物质文化遗产 | 第46-48页 |
3.2 焦作市传统村落价值构成分析 | 第48-51页 |
3.2.1 历史文化价值 | 第49-50页 |
3.2.2 科学价值 | 第50页 |
3.2.3 艺术价值 | 第50页 |
3.2.4 社会价值 | 第50-51页 |
3.2.5 经济价值 | 第51页 |
3.3 传统村落价值评价体系的建立 | 第51-57页 |
3.3.1 评价因子的选取 | 第52-53页 |
3.3.2 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53-56页 |
3.3.3 基于评价结果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构想 | 第56-57页 |
第四章 焦作市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 第57-72页 |
4.1 保护和发展的主要问题 | 第57-61页 |
4.1.1 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 第57-59页 |
4.1.2 传统村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59-61页 |
4.2 焦作市传统村落的路径选择——保护与发展相结合 | 第61页 |
4.3 焦作市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原则 | 第61-63页 |
4.3.1 整体性 | 第61-62页 |
4.3.2 原真性 | 第62页 |
4.3.3 活态传承 | 第62页 |
4.3.4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原则 | 第62-63页 |
4.3.5 居民参与原则 | 第63页 |
4.4 焦作市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对策探讨 | 第63-72页 |
4.4.1 “自下而上”的多元主体参与机制 | 第63-64页 |
4.4.2 法律保障,规划先行 | 第64-65页 |
4.4.3 多渠道的融资方式 | 第65页 |
4.4.4 加强对村民的宣传教育 | 第65页 |
4.4.5 基于ANP价值分析的遗产保护对策 | 第65-68页 |
4.4.6 基于ANP价值分析的传统村落发展对策 | 第68-72页 |
第五章 案例:一斗水村的保护与发展研究 | 第72-99页 |
5.1 一斗水村概况 | 第72页 |
5.2 一斗水村的传统资源及其价值分析 | 第72-84页 |
5.2.1 物质文化遗产 | 第72-80页 |
5.2.2 非物质文化遗产 | 第80-83页 |
5.2.3 价值分析 | 第83-84页 |
5.3 一斗水村保护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84-88页 |
5.3.1 忽视村民的主体作用 | 第84-85页 |
5.3.2 一斗水村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 第85-86页 |
5.3.3 村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86-88页 |
5.4 一斗水村的保护与发展对策探讨 | 第88-99页 |
5.4.1 规划先行 | 第88-89页 |
5.4.2 引入市场机制解决资金瓶颈 | 第89页 |
5.4.3 遗产保护对策 | 第89-91页 |
5.4.4 村落发展对策 | 第91-99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99-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9页 |
附录 | 第109-11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14-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