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英文摘要 | 第6页 |
引言 | 第8-11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11-16页 |
1 材料 | 第11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11页 |
1.2 主要试剂及药物 | 第11页 |
2 方法 | 第11-16页 |
2.1 动物模型和分组 | 第11-12页 |
2.2 血、尿生化指标的检测 | 第12页 |
2.3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及24 小时尿内皮素水平 | 第12-13页 |
2.4 肾脏组织病理学 | 第13页 |
2.5 肾脏组织内皮素-1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 第13-14页 |
2.6 统计学方法 | 第14-16页 |
结果 | 第16-29页 |
1 24 小时尿蛋白排泄量 | 第16-17页 |
2 血生化检测 | 第17-19页 |
3 血内皮素水平 | 第19页 |
4 尿内皮素水平 | 第19-20页 |
5 各组大鼠不同时期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 | 第20-21页 |
6 肾脏组织内皮素-1 免疫组化染色 | 第21-26页 |
7 相关分析 | 第26-29页 |
讨论 | 第29-33页 |
1 阿霉素肾病模型的制作 | 第29页 |
2 肾小管间质损害在肾病进展中的重要性 | 第29页 |
3 灯盏细辛的肾脏保护作用 | 第29-30页 |
4 内皮素-1 在肾病进展中的作用 | 第30-31页 |
5 灯盏细辛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管间质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 | 第31-33页 |
结论 | 第33-34页 |
致谢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9页 |
综述 | 第39-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