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9-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3 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 第12-13页 |
1.3 论文总体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13-15页 |
1.3.1 总体思路 | 第13页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2章 水资源系统的可持续性评价 | 第15-21页 |
2.1 水资源可持续性评价理论 | 第15-17页 |
2.2 特大城市水资源系统的主要特征 | 第17-19页 |
2.2.1 关于城市的定义 | 第17页 |
2.2.2 特大城市水资源系统的主要特征 | 第17-19页 |
2.3 特大城市水资源系统可持续性指数 | 第19-2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3章 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方法 | 第21-28页 |
3.1 特大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定义 | 第21页 |
3.2 基于可持续性指数的特大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方法 | 第21-27页 |
3.2.1 模型架构 | 第22-23页 |
3.2.2 分析计算的主要步骤 | 第23-2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4章 实例研究:北京市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 | 第28-59页 |
4.1 北京市水资源及供用水概况 | 第28-33页 |
4.1.1 水资源概况 | 第29-31页 |
4.1.2 供用水概况 | 第31-33页 |
4.2 水资源可持续性分析 | 第33-48页 |
4.2.1 可靠性指数计算 | 第35-38页 |
4.2.2 弹性指数计算 | 第38-39页 |
4.2.3 脆弱性指数计算 | 第39页 |
4.2.4 可持续性指数计算 | 第39-42页 |
4.2.5 北京市水资源可持续性指数变化情况分析 | 第42-48页 |
4.3 人均综合用水水平分析 | 第48-53页 |
4.3.1 趋势分析法 | 第48-52页 |
4.3.2 均值法 | 第52页 |
4.3.3 标准定额法 | 第52页 |
4.3.4 综合分析取值 | 第52-53页 |
4.4 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 | 第53-56页 |
4.4.1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北京市水资源承载能力变化分析 | 第53页 |
4.4.2 基于水资源可持续性的水资源(人口)承载能力分析 | 第53-56页 |
4.4.3 基于用水总量控制的水资源(人口)承载能力分析 | 第56页 |
4.5 提高北京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对策 | 第56-57页 |
4.5.1 全面实施“节水优先”战略 | 第57页 |
4.5.2 充分发挥水务的约束引导作用 | 第57页 |
4.5.3 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和精细化管理 | 第57页 |
4.5.4 全力做好水资源保护 | 第57页 |
4.5.5 建立多渠道水资源保障机制 | 第5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5.1 总结 | 第59-60页 |
5.2 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