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植物园植物景观分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引言 | 第9-11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9-11页 |
·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研究框架 | 第10-11页 |
2 植物园与植物景观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植物园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发展史研究 | 第11页 |
·类别研究 | 第11-12页 |
·规划设计研究 | 第12-13页 |
·案例研究 | 第13-14页 |
·植物景观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发展史研究 | 第14页 |
·设计原理研究 | 第14-15页 |
·案例研究 | 第15页 |
·植物园植物景观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3 植物园植物景观营造理论 | 第16-24页 |
·空间 | 第16-19页 |
·空间在植物景观中的重要性 | 第16页 |
·园林植物空间类型及其应用 | 第16-18页 |
·开敞植物空间 | 第16-17页 |
·半开敞植物空间 | 第17页 |
·覆盖植物空间 | 第17页 |
·竖向植物空间 | 第17页 |
·完全封闭植物空间 | 第17-18页 |
·植物园植物空间营造原理 | 第18-19页 |
·小空间营造 | 第18页 |
·大空间营造 | 第18页 |
·空间之间的联系与过度 | 第18-19页 |
·时间 | 第19-21页 |
·时间在植物景观中的重要性 | 第19页 |
·时间的尺度类型 | 第19-20页 |
·日尺度 | 第19页 |
·年尺度 | 第19页 |
·岁月尺度 | 第19-20页 |
·历史尺度 | 第20页 |
·植物园植物时间营造原理 | 第20-21页 |
·春色 | 第20-21页 |
·秋色 | 第21页 |
·小结 | 第21页 |
·层次 | 第21-24页 |
·层次在植物景观中的重要性 | 第21页 |
·园林植物层次的类别 | 第21-23页 |
·水平方向的层次 | 第22页 |
·垂直方向的层次 | 第22-23页 |
·植物园植物景观层次营造原理 | 第23-24页 |
·林缘层次营造 | 第23页 |
·群落内部层次营造 | 第23-24页 |
4 杭州植物园植物景观分析 | 第24-79页 |
·总体规划设计 | 第24-25页 |
·规划原则 | 第24页 |
·规划目标 | 第24-25页 |
·分区规划设计 | 第25-30页 |
·木兰山茶园区 | 第25-26页 |
·玉泉鱼跃区 | 第26-27页 |
·槭树杜鹃园区 | 第27页 |
·灵峰探梅区 | 第27-29页 |
·分类园区 | 第29页 |
·桃花园区 | 第29-30页 |
·山水园区 | 第30页 |
·植物群落经典案例分析 | 第30-79页 |
·木兰山茶园植物景观 | 第30-38页 |
·水边的木兰山茶(M1) | 第30-32页 |
·玉兰为主的空间(M2) | 第32-33页 |
·茶梅为主的空间(M3) | 第33-34页 |
·木兰山茶与建筑(M4) | 第34-36页 |
·木兰山茶园秋色(M5) | 第36-38页 |
·玉泉鱼跃植物景观 | 第38-48页 |
·晴空细雨池植物景观(Y1) | 第38-40页 |
·碧莹亭植物景观(Y2) | 第40-42页 |
·鱼乐国南侧植物景观(Y3) | 第42-44页 |
·鱼乐国水池东侧植物景观(Y4) | 第44-46页 |
·玉泉鱼跃水塘中心小岛(Y5) | 第46-48页 |
·槭树杜鹃园植物景观 | 第48-52页 |
·槭树杜鹃园草坪空间(Q1) | 第48-49页 |
·槭树杜鹃与道路(Q2) | 第49-51页 |
·槭树杜鹃三角空间植物景观(Q3) | 第51-52页 |
·灵峰探梅植物景观 | 第52-63页 |
·灵峰探梅品梅苑入口梅石小景及空间(L1) | 第52-54页 |
·品梅苑梅花与道路结合的空间(L2) | 第54-56页 |
·灵峰探梅梅林景观(L3) | 第56-57页 |
·灵峰探梅梅林空间(L4) | 第57-59页 |
·品梅苑、赞梅轩、别有春亭廊组合植物景观(L5) | 第59-61页 |
·灵峰探梅杜英梅树草坪空间(L6) | 第61-63页 |
·分类区植物景观 | 第63-65页 |
·裸子植物区滨水杉林植物景观(F1) | 第63-65页 |
·桃花园区植物景观 | 第65-70页 |
·桃花园桃林空间植物景观(T1) | 第65-66页 |
·桃花园水塘木屋休闲空间植物景观(T2) | 第66-68页 |
·桃花园水杉林空间(T3) | 第68-70页 |
·山水园区植物景观 | 第70-74页 |
·山水园青少年体验区植物景观(51) | 第70-72页 |
·山水园道路植物景观(52) | 第72-74页 |
·杜鹃园区植物景观 | 第74-79页 |
·杜鹃园杜英林植物景观(D1) | 第74-76页 |
·杜鹃园金钱松杜鹃组合植物景观(D2) | 第76-77页 |
·杜鹃园鸳鸯亭草坪空间(D3) | 第77-79页 |
5 总结与建议 | 第79-83页 |
·杭州植物园植物景观特色 | 第79-80页 |
·营造地形建人工植物群落 | 第79页 |
·四季变幻构学习游憩空间 | 第79-80页 |
·形神俱备筑园林意境之美 | 第80页 |
·不足之处 | 第80-81页 |
·植物种类不够丰富 | 第80-81页 |
·缺少具有吸引力的景点 | 第81页 |
·改进建议 | 第81-83页 |
·收集植物种质资源 | 第81页 |
·建设有特色的植物园 | 第81-83页 |
6 结论 | 第83-84页 |
7 不足与展望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个人简介 | 第88-89页 |
导师简介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