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 1.1 选题缘由 | 第8-9页 |
| 1.2 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1.3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1.4 研究方法与难点创新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哲学及其他学科视野中的获得感问题 | 第14-28页 |
| 2.1 哲学中获得感方式的正当性反思 | 第14-22页 |
| 2.1.1 西方哲学史上的获得感方式 | 第14-17页 |
| 2.1.2 中国哲学史上的获得感方式 | 第17-20页 |
| 2.1.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获得感方式 | 第20-22页 |
| 2.2 其他学科中的获得感问题 | 第22-24页 |
| 2.3 评价与启示 | 第24-28页 |
| 第三章 获得感的历史变迁及其价值意蕴 | 第28-38页 |
| 3.1 历史与文明进程中获得感的变迁 | 第28-30页 |
| 3.2 获得感的价值意蕴——人的价值性生存 | 第30-33页 |
| 3.3 获得感——人的价值性生存的表征 | 第33-38页 |
| 第四章 当代中国深化改革过程中的获得感与相对剥夺感 | 第38-48页 |
| 4.1 相对剥夺感的内涵阐释 | 第38-39页 |
| 4.2 获得感与相对剥夺感之间的关系:张力与博弈 | 第39-42页 |
| 4.3 基于社会公平正义的角度审视两者之间的矛盾本质 | 第42-48页 |
| 4.3.1 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亟需告别相对剥夺感 | 第43-44页 |
| 4.3.2 社会公平正义是产生获得感的重要维度 | 第44-48页 |
| 第五章 共享发展:弥合获得感与相对剥夺感的张力 | 第48-60页 |
| 5.1 共享发展理念的基本内涵 | 第48-50页 |
| 5.1.1 全民共享,全员覆盖 | 第49页 |
| 5.1.2 全面共享,保障权益 | 第49页 |
| 5.1.3 差异共享,各得其所 | 第49-50页 |
| 5.2 共享发展弥合两者之间的张力何以可能? | 第50-53页 |
| 5.2.1 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共享发展与增强获得感的共同价值追求 | 第50-52页 |
| 5.2.2 社会公平正义:推进共享发展与告别相对剥夺感的实践旨归 | 第52-53页 |
| 5.3 共享发展理念下,构建获得感的现实路径 | 第53-60页 |
| 5.3.1 国家要健全和完善相应的体制机制 | 第53-56页 |
| 5.3.2 个人要调整获得感的价值坐标 | 第56-60页 |
| 结语 | 第60-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 致谢 | 第66-6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