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3-4页 |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变量注释表 | 第16-17页 |
| 1 绪论 | 第17-31页 |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7-19页 |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9-28页 |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8-31页 |
| 2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 第31-36页 |
| 2.1 研究理论基础 | 第31-32页 |
| 2.2 物质流模型的基本方法 | 第32-34页 |
| 2.3 生态足迹模型的基本方法 | 第34-35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3 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环境压力测算 | 第36-68页 |
| 3.1 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物质流分析 | 第36-52页 |
| 3.2 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生态占用研究 | 第52-67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4 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环境承载力研究 | 第68-80页 |
| 4.1 环境承载力与煤炭产出水平的关系 | 第68-69页 |
| 4.2 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环境承载力测算 | 第69-75页 |
| 4.3 基于煤炭资源开发环境承载力的山西省煤炭合理产量预测 | 第75-79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 5 保障山西省煤炭合理产量的政策建议 | 第80-85页 |
| 5.1 完善煤炭产业的宏观调控机制,加强煤炭生产的总量控制 | 第80-82页 |
| 5.2 加大环保投入和治理力度,发展循环经济 | 第82-83页 |
| 5.3 强化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法制建设 | 第83-84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5-87页 |
| 6.1 主要结论 | 第85页 |
| 6.2 研究展望 | 第85-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7-95页 |
| 附录 1 | 第95-97页 |
| 附录 2 | 第97-100页 |
| 作者简历 | 第100-102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