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黑色金属论文--锰论文

基于Surpac软件平台的高燕锰矿床成矿预测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引言第8-17页
    1.1 研究区概况第8-10页
        1.1.1 研究区交通、自然与经济地理条件第8-10页
        1.1.2 以往地质工作综述第10页
    1.2 地质体三维可视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3 选题依据与意义第12-14页
    1.4 技术路线第14-15页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5页
    1.6 实际工作量第15-16页
    1.7 论文取得的主要成果第16-17页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17-29页
    2.1 区域地层第18-21页
    2.2 构造第21-23页
        2.2.1 褶皱构造第21-22页
        2.2.2 断裂构造第22-23页
    2.3 区域构造演化第23-25页
    2.4 区域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特征第25-26页
        2.4.1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第25页
        2.4.2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第25-26页
    2.5 区域矿产第26-29页
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第29-39页
    3.1 矿区地质特征第29-31页
    3.2 构造第31-33页
    3.3 矿体特征第33-36页
    3.4 矿石特征第36-39页
        3.4.1 矿物组成第36页
        3.4.2 矿石组构第36-39页
第4章 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第39-47页
    4.1 岩相古地理演化与含矿岩系特征第39-42页
        4.1.1 岩相古地理演化第39-41页
        4.1.2 含矿岩系第41-42页
    4.2 控矿因素分析第42-43页
        4.2.1 岩相古地理特征第42-43页
        4.2.2 岩层控矿作用第43页
        4.2.3 构造控矿作用第43页
    4.3 成矿规律总结第43-46页
        4.3.1 空间上的分布规律第43-44页
        4.3.2 原始沉积阶段的成矿规律第44-45页
        4.3.3 后期构造阶段的成矿规律第45-46页
    4.4 找矿标志第46-47页
第5章 SURPAC软件工作原理与应用第47-57页
    5.1 SURPAC软件介绍第47-49页
        5.1.1 多重的应用领域第47页
        5.1.2 地质数据库第47页
        5.1.3 实体模型第47页
        5.1.4 块体模型第47-48页
        5.1.5 地下采矿设计第48页
        5.1.6 生产计划表第48-49页
    5.2 建模原始资料第49-50页
    5.3 地质数据的采集与描述形式第50页
    5.4 SURPAC的数据结构第50-53页
    5.5 地质数据库的三维空间显示第53-57页
        5.5.1 设置钻孔显示第53-54页
        5.5.2 图形展示第54-57页
第6章 三维建模与成矿预测要素选取第57-63页
    6.1 基于SURPAC实体模型的构建原理与方法第57-59页
        6.1.1 实体模型的构建原理第57页
        6.1.2 三维地质模型的构建方法第57-59页
    6.2 基于SURPAC实体模型的构建流程第59-61页
    6.3 预测要素的选取第61-63页
第7章 基于SURPAC软件平台的成矿预测第63-74页
    7.1 块体模型的构建原理第63-64页
    7.2 品位模型的构建第64-67页
        7.2.1 品位模型构建流程第64-65页
        7.2.2 品位模型的构建第65-67页
    7.3 基于数字矿床-空间分析的找矿方法第67-69页
    7.4 矿化富集规律研究第69-71页
        7.4.1 矿体在三个方向上的元素富集规律研究第69-70页
        7.4.2 矿化富集规律总结第70-71页
    7.5 矿化强度变化趋势及找矿预测第71-74页
        7.5.1 删格数据的获取第71页
        7.5.2 矿化强度模型建立、分析及找矿预测第71-74页
结论第74-75页
致谢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7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塔里木盆地寒武系沉积相与烃源岩分布研究
下一篇:川中GM地区震旦系灯影组测井储层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