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引言 | 第8-17页 |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8-14页 |
(三)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5页 |
(五)研究的难点和重点 | 第15-17页 |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三农”思想产生的渊源及发展历程 | 第17-36页 |
(一)理论渊源 | 第17-26页 |
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三农”的理论 | 第17-20页 |
2.列宁、斯大林关于“三农”的论述 | 第20-23页 |
3.毛泽东的“三农”思想 | 第23-24页 |
4.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历史上形成的重农思想的扬弃 | 第24-26页 |
(二)实践渊源 | 第26-32页 |
1.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的经验教训 | 第26-31页 |
2.“苏联模式”的历史镜鉴 | 第31-32页 |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三农”思想发展历程 | 第32-36页 |
1.开拓发展,初步形成(1978-1991) | 第32-33页 |
2.与时俱进,稳步前进(1992-2002) | 第33-34页 |
3.科学发展,逐步完善(2002-2012) | 第34页 |
4.继往开来,深化改革(2012-) | 第34-36页 |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三农”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36-50页 |
(一)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中的“三农”思想 | 第36-40页 |
1.以农村土地经营制度为核心的改革创举和制度创新 | 第36-37页 |
2.不断推进农业生产力发展,选择适合中国实际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 第37-39页 |
3.以解决“三农”问题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起点和重点的战略安排 | 第39-40页 |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体系中的“三农”思想 | 第40-43页 |
1.阐述“三农”的基本内涵,深化对“三农”问题的认识 | 第40-41页 |
2.提出“两个根本性转变”,凸显“三农”思想的阶段内容 | 第41-42页 |
3.以农民利益为本,充实“三农”思想的价值目标 | 第42-43页 |
(三)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中的“三农”思想 | 第43-45页 |
1.“重中之重”思想,新的战略布局, | 第43-44页 |
2.“两个趋向”论断,“三农”理论创新的观念变革 | 第44-45页 |
3.统筹城乡发展,突破“三农”问题资源瓶颈 | 第45页 |
(四)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三农”思想 | 第45-50页 |
1.固本强农,创新改革 | 第45-46页 |
2.“源头治贫”,实现全面小康 | 第46-48页 |
3.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美丽乡村 | 第48-50页 |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三农”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当代价值 | 第50-63页 |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三农”思想的主要特点 | 第50-54页 |
1.以农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价值取向 | 第50-51页 |
2.以中国的基本国情作为根本依据 | 第51-52页 |
3.农民群众的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三农”思想发展创新的基础 | 第52-53页 |
4.理论继承借鉴与创新发展相统一 | 第53-54页 |
(二)理论价值 | 第54-57页 |
1.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三农”实践 | 第54-55页 |
2.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三农”思想 | 第55页 |
3.是中国共产党“三农”思想的新篇章 | 第55-56页 |
4.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思想指南 | 第56-57页 |
(三)实践价值 | 第57-63页 |
1.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阶级基础 | 第57-59页 |
2.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 第59-61页 |
3.共同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第61-63页 |
结语 | 第63-64页 |
注释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