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移动通信论文

基于802.11协议的CBTC系统中流量整形与越区切换的研究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一章 引论第13-16页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13-14页
    1.2 论文结构第14-16页
第二章 背景介绍与问题提出第16-28页
    2.1 CBTC 系统结构概述第16-21页
        2.1.1 CBTC 系统的结构与特性第16-18页
        2.1.2 CBTC 数据通信系统第18-21页
    2.2 IEEE 802.11 无限局域网技术第21-24页
        2.2.1 802.11 无线局域网的主要组件第21-22页
        2.2.2 802.11 无线局域网的网络类型第22-23页
        2.2.3 802.11 无线局域网的工作方式第23-24页
    2.3 几种本文中涉及的传输层及应用层协议第24-26页
        2.3.1 传输控制协议TCP第25页
        2.3.2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第25-26页
        2.3.3 实时传输协议RTP第26页
        2.3.4 RTP 控制协议RTCP第26页
    2.4 本文需要解决的问题第26-28页
第三章 网络接口层流量整形方案第28-44页
    3.1 方案设计需求第28页
    3.2 方案设计概述第28-30页
    3.3 iproute2 简介第30-36页
        3.3.1 iproute2 中的数据报队列第30-34页
        3.3.2 Linux 系统中队列机制的实现第34-36页
    3.4 流量整形机制在CBTC 系统中的应用第36-37页
        3.4.1 流量整形与QoS 保证的具体实现第36-37页
    3.5 实验测试环境与实验测试结果第37-42页
        3.5.1 实验测试环境第37-38页
        3.5.2 吞吐量的比较第38-40页
        3.5.3 延迟的比较第40-42页
    3.6 本章小结第42-44页
第四章 双信道异步越区切换方案第44-78页
    4.1 传统的802.11WLAN 的越区切换方式第44-46页
        4.1.1 越区切换过程第44-45页
        4.1.2 越区切换算法第45-46页
        4.1.3 传统越区切换方式的不足之处第46页
    4.2 IEEE AP 间协议(IAPP 协议)第46-51页
        4.2.1 IAPP 协议的越区切换过程第47-48页
        4.2.2 IAPP 协议的实现第48-51页
    4.3 Mobile IP 及其快速切换协议第51-57页
        4.3.1 Mobile IP 协议的主要内容第51-53页
        4.3.2 预兆型快速切换协议第53-55页
        4.3.3 反应型快速切换协议第55-57页
    4.4 双信道异步切换方案第57-63页
        4.4.1 IAPP 协议及Mobile IP 快速切换协议应用于CBTC 系统时的不足之处第57-58页
        4.4.2 双信道异步切换方案第58-59页
        4.4.3 CBTC 系统的特点及其对方案设计的影响第59-61页
        4.4.4 双信道异步切换方案中的越区切换算法第61-63页
    4.5 仿真验证与结果分析第63-77页
        4.5.1 N52 简介第64-66页
        4.5.2 仿真平台对N52 的扩充第66-68页
        4.5.3 仿真场景第68页
        4.5.4 传统的切换方案第68-70页
        4.5.5 双信道异步切换方案(α= 2/3)第70-73页
        4.5.6 双信道异步切换方案(α= 1/3)第73-76页
        4.5.7 切换因数α的取值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第76-77页
    4.6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78-81页
    5.1 总结第78-79页
    5.2 后续工作第79-80页
    5.3 展望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4页
致谢第84-8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85-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利用RFID技术解决井下人员定位管理系统
下一篇:汇改背景下外贸企业汇率风险控制管理的探讨--以上海本特勒贸易有限公司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