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缩略词表 | 第9-10页 |
| 引言 | 第10-12页 |
| 临床资料 | 第12-17页 |
| 1.1 病例来源 | 第12页 |
| 1.2 诊断标准 | 第12-13页 |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第12-13页 |
| 1.2.2 中医诊断标准 | 第13页 |
| 1.3 试验病例标准 | 第13-14页 |
| 1.3.1 纳入标准 | 第13页 |
| 1.3.2 排除标准 | 第13页 |
| 1.3.3 剔除标准和脱落标准 | 第13-14页 |
| 1.4 观察指标 | 第14-15页 |
| 1.4.1 安全性观测 | 第14页 |
| 1.4.2 疗效性观测 | 第14-15页 |
| 1.5 疗效评价标准 | 第15-17页 |
| 1.5.1 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 | 第15页 |
| 1.5.2 肝功能及AFP水 平改善评价标准 | 第15页 |
| 1.5.3 中医证候改善评价标准 | 第15页 |
| 1.5.4 体力状况改善评价标准 | 第15-16页 |
| 1.5.5 RFA术 后主要并发症评价标准 | 第16-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 2.1 分组 | 第17页 |
| 2.2 观察方法 | 第17页 |
| 2.3 治疗措施 | 第17-18页 |
| 2.4 统计学处理 | 第18-19页 |
| 结果 | 第19-25页 |
| 3.1 一般资料 | 第19页 |
| 3.1.1 治疗组与对照组年龄比较 | 第19页 |
| 3.1.2 治疗组与对照组性别分布比较 | 第19页 |
| 3.2 两组患者治疗后实体瘤疗效评价 | 第19-20页 |
|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比较 | 第20-21页 |
| 3.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FP水 平变化比较 | 第21-22页 |
| 3.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比较 | 第22页 |
| 3.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卡氏评分变化比较 | 第22-23页 |
| 3.7 两组患者RFA术 后主要并发症比较 | 第23-25页 |
| 讨论 | 第25-33页 |
| 4.1 现代医学在原发性肝癌的治疗进展 | 第25-27页 |
| 4.1.1 外科手术治疗 | 第25页 |
| 4.1.2 非手术治疗 | 第25-26页 |
| 4.1.3 RAF | 第26-27页 |
| 4.2 中医对原发性肝癌的认识 | 第27-28页 |
| 4.2.1 古代医家对肝癌的认识 | 第27页 |
| 4.2.2 当代学者对肝癌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27-28页 |
| 4.2.3 中医对肝癌的治疗 | 第28页 |
| 4.3 组方分析 | 第28-29页 |
| 4.3.1 方药组成 | 第28页 |
| 4.3.2 组方原则 | 第28-29页 |
| 4.3.3 现代基础研究 | 第29页 |
| 4.4 结果分析 | 第29-31页 |
| 4.4.1 实体瘤客观疗效分析 | 第29-30页 |
| 4.4.2 肝功能改善情况分析 | 第30页 |
| 4.4.3 AFP水 平疗效分析 | 第30页 |
| 4.4.4 中医证候改善情况分析 | 第30页 |
| 4.4.5 体力状况改善情况分析 | 第30-31页 |
| 4.4.6 RFA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热、恶心呕吐、肝区胀痛)的疗效分析 | 第31页 |
| 4.5 小结 | 第31-33页 |
| 结论 | 第33-34页 |
| 致谢 | 第34-35页 |
| 参考文献 | 第35-39页 |
| 附表 | 第39-42页 |
| 附录 | 第42-47页 |
| 文献综述 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 | 第47-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