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地下水论文

以预处理玉米秆为固相碳源原位修复硝酸盐污染地下水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30页
    1.1 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第10-16页
        1.1.1 硝酸盐污染现状第10-11页
        1.1.2 硝酸盐污染来源第11-13页
        1.1.3 硝酸盐污染危害第13-14页
        1.1.4 地下水中硝酸盐的转化过程第14-15页
        1.1.5 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控制对策第15-16页
    1.2 地下水中硝酸盐污染治理技术研究进展第16-24页
        1.2.1 物理修复技术第16-19页
        1.2.2 化学修复技术第19-21页
        1.2.3 生物修复技术第21-24页
    1.3 可渗透反应格栅修复技术研究进展第24-26页
        1.3.1 可渗透反应格栅原理第24-25页
        1.3.2 可渗透反应格栅研究现状第25-26页
    1.4 研究目的、内容及创新点第26-28页
        1.4.1 研究目的第26-27页
        1.4.2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27-28页
    1.5 技术路线第28-30页
第2章 反硝化固相碳源的优化研究第30-52页
    2.1 引言第30-31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31-36页
        2.2.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31-32页
        2.2.2 实验材料第32-34页
        2.2.3 实验装置第34页
        2.2.4 实验方法第34-36页
        2.2.5 分析方法第36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6-50页
        2.3.1 固相碳源释放实验研究第36-40页
        2.3.2 固相碳源反硝化批实验研究第40-49页
        2.3.3 固相碳源与浸出液成分分析第49-50页
    2.4 小结第50-52页
第3章 可渗透反应墙模拟研究第52-82页
    3.1 引言第52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52-55页
        3.2.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52页
        3.2.2 实验材料第52-53页
        3.2.3 实验装置第53-54页
        3.2.4 实验方法第54-55页
        3.2.5 分析方法第55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5-80页
        3.3.1 反应装置的启动第55-56页
        3.3.2 可渗透反应墙静态模拟实验研究第56-66页
        3.3.3 可渗透反应墙动态模拟实验研究第66-79页
        3.3.4 固相碳源表征分析第79-80页
    3.4 小结第80-82页
第4章 生物慢滤处理PRB出水细菌研究第82-89页
    4.1 引言第82-83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83-86页
        4.2.1 实验用水第83-84页
        4.2.2 实验装置第84-85页
        4.2.3 实验方法第85页
        4.2.4 分析方法第85-86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86-88页
        4.3.1 细菌微污染实验研究第86-87页
        4.3.2 细菌重污染实验研究第87-88页
    4.4 小结第88-89页
第5章 结论与建议第89-91页
    5.1 结论第89-90页
    5.2 建议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97页
致谢第97-98页
个人简历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莱州湾海庙后潮间带海水地下水相互交换研究
下一篇:局域网的架构和网络工资管理系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