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闲暇教育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一.绪论第8-17页
    (一)研究缘起及研究意义第8-11页
        1.研究缘起第8-9页
        2.研究意义第9-11页
    (二)文献综述第11-15页
        1.国外研究概况及研究动向第11-13页
        2.国内研究现状及趋势第13-15页
    (三)研究总体思路及采用方法第15-16页
        1.总体研究思路第15页
        2.研究采用方法第15-16页
    (四)主要创新点第16-17页
二.闲暇理论探源第17-25页
    (一)西方学者关于闲暇的论述第17-20页
        1.闲暇古典派第17-18页
        2.阶级特权观念第18页
        3.闲暇时间说第18页
        4.闲暇活动说第18-19页
        5.闲暇存在说第19页
        6.闲暇心态说第19-20页
    (二)马克思关于闲暇的观点第20-22页
    (三)改革开放以来学者们对于闲暇问题的探讨第22-25页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闲暇教育第25-34页
    (一)闲暇教育的内涵第25-26页
    (二)闲暇教育在大学生成长中发挥的作用与地位第26-30页
        1.调节作用第27页
        2.发展作用第27-28页
        3.提升作用第28页
        4.完善作用第28-29页
        5.社会化作用第29-30页
    (三)闲暇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第30-34页
        1.闲暇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第30页
        2.闲暇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的有效突破口第30-32页
        3.闲暇教育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第32-34页
四.大学生闲暇认知与行为现状及成因分析第34-54页
    (一)调查研究目的与采用方法第34-36页
        1.研究调查目的第34页
        2.调查采取的方法第34-36页
    (二)大学生闲暇认知与行为现状分析第36-49页
        1.闲暇认知与行为整体情况第36-45页
        2.存在的问题第45-49页
    (三)大学生闲暇认知与行为现状原因剖析第49-54页
        1.价值多元化的冲击第49页
        2.传统清闲观念的影响第49-50页
        3.网络新媒体的影响第50页
        4.学校闲暇教育的缺位第50-51页
        5.家庭及同辈群体环境影响第51-52页
        6.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第52-54页
五.加强大学生闲暇教育的路径选择第54-61页
    (一)统筹规划,将闲暇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第54-55页
        1.提升闲暇教育意识,将其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第54页
        2.深刻认识通过闲暇教育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第54-55页
        3.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目标落实贯穿到闲暇教育各个环节第55页
    (二)纳入课堂,实现闲暇教育常态化第55-57页
        1.将闲暇教育纳入学生培养课程体系第55-56页
        2.完成衔接,将闲暇教育作为公民教育的内容之一第56页
        3.重视闲暇教育教材建设第56-57页
    (三)科学指导,引导大学生的闲暇需要第57页
    (四)强化社团建设,丰富大学生闲暇生活第57-58页
    (五)立足长远,建设健康闲暇文化第58-61页
        1.健康文明化第58-59页
        2.追求知识品位第59页
        3.追求内在及人性美第59页
        4.追求生命质量第59-61页
结语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4页
附录第64-6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7-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合并心肌梗死的慢性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性病变患者诊断及经皮介入治疗后临床预后评价
下一篇:飞秒激光微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切削中心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