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9-11页 |
1.2 尾矿坝基本状况 | 第11-12页 |
1.3 尾矿坝震害分析 | 第12-14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6 论文的章节安排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尾矿坝工程实例 | 第19-29页 |
2.1 工程概况 | 第19页 |
2.2 尾矿库自然地理环境 | 第19-21页 |
2.3 库区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 | 第21-23页 |
2.3.1 库区地质构造及地层岩性 | 第21-22页 |
2.3.2 岩土层性质 | 第22页 |
2.3.3 水文地质 | 第22页 |
2.3.4 尾矿库所在场地地震效应 | 第22-23页 |
2.4 尾矿的物理力学性能实验 | 第23-27页 |
2.5 有限元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2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尾矿坝渗流场分析 | 第29-45页 |
3.1 尾矿坝内材料的渗透性系数 | 第29页 |
3.2 尾矿水土交互作用曲线计算 | 第29-31页 |
3.3 尾矿坝渗流场有限元基本方程 | 第31-32页 |
3.4 流固耦合理论 | 第32-33页 |
3.5 尾矿坝渗流场数值模拟计算 | 第33-43页 |
3.5.1 有限元数值模拟 | 第33-34页 |
3.5.2 有限元渗流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34-4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四章 尾矿坝静力稳定性 | 第45-59页 |
4.1 静力稳定性计算方法 | 第45页 |
4.2 稳定性分析计算方法及原理 | 第45-48页 |
4.2.1 极限平衡法 | 第45-47页 |
4.2.2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 | 第47-48页 |
4.3 鸡街子尾矿坝静力稳定性计算 | 第48-49页 |
4.3.1 极限平衡法静力稳定性计算 | 第48-49页 |
4.3.2 有限元法静力稳定性计算 | 第49页 |
4.4 鸡街子尾矿坝静力稳定性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49-53页 |
4.5 鸡街子尾矿坝静应力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53-5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五章 地震作用下尾矿坝动力有限元分析 | 第59-81页 |
5.1 地震作用下尾矿动力本构模型 | 第59-61页 |
5.1.1 弹塑性模型 | 第59页 |
5.1.2 等效线性模型 | 第59-61页 |
5.2 地震作用下尾矿坝动力有限元方程 | 第61页 |
5.3 地震作用下尾矿坝动力有限元方程的求解方法 | 第61-62页 |
5.4 地震作用下鸡街子尾矿坝动力计算 | 第62-63页 |
5.5 地震作用下鸡街子尾矿库动力响应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63-78页 |
5.5.1 地震作用下鸡街子尾矿库三维动力响应分析 | 第66-74页 |
5.5.2 地震作用下鸡街子尾矿库二维动力响应分析 | 第74-76页 |
5.5.3 地震作用下鸡街子尾矿库永久位移和永久变形分析 | 第76-78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8-81页 |
第六章 尾矿坝液化及动力稳定性 | 第81-89页 |
6.1 鸡街子尾矿坝液化分析 | 第81-85页 |
6.1.1 液化机理 | 第81-82页 |
6.1.2 液化影响因素 | 第82页 |
6.1.3 液化评价 | 第82-84页 |
6.1.4 液化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84-85页 |
6.2 鸡街子尾矿坝动力稳定性分析 | 第85-88页 |
6.2.1 地震总应力抗剪强度法和有效应力抗剪强度指标法 | 第85-86页 |
6.2.2 动力稳定性计算结果和分析 | 第86-88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七章 尾矿坝抗震措施研究 | 第89-99页 |
7.1 国内外尾矿坝主要抗震加固措施 | 第89页 |
7.2 鸡街子尾矿坝抗震加固措施 | 第89-91页 |
7.3 鸡街子尾矿坝抗震措施效果分析及评价 | 第91-98页 |
7.3.1 鸡街子尾矿坝抗震措施动力响应影响效果分析 | 第95-96页 |
7.3.2 鸡街子尾矿坝抗震措施稳定性影响效果分析 | 第96-98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第八章 结果与讨论 | 第99-103页 |
8.1 论文研究主要结论 | 第99-100页 |
8.2 论文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100-101页 |
8.3 展望 | 第101-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11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11-113页 |
致谢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