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1.1.1 小额贷款公司的起源 | 第11-12页 |
1.1.2 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困境 | 第12-13页 |
1.1.3 债权融资对小贷公司融资渠道的影响 | 第13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2.1 内容简介 | 第13-14页 |
1.2.2 文章的逻辑结构 | 第14页 |
1.3 论文使用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15页 |
1.4.1 论文创新 | 第15页 |
1.4.2 论文不足 | 第15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16-21页 |
2.1 MM理论 | 第16页 |
2.2 罗斯模型 | 第16-17页 |
2.3 优序融资理论 | 第17页 |
2.4 利兰-派尔模型 | 第17-18页 |
2.5 国内外关于小额贷款的研究成果 | 第18-20页 |
2.5.1 国外关于小额贷款的有关研究 | 第18-19页 |
2.5.2 国内关于小额贷款的相关研究 | 第19-2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我国小贷公司发展现状及融资困境的探析 | 第21-36页 |
3.1 发展现状 | 第21-25页 |
3.1.1 全国小贷公司发展概况 | 第21-22页 |
3.1.2 小贷公司的主要经营业务(以四川省为例) | 第22-25页 |
3.2 小贷公司融资困境 | 第25-31页 |
3.2.1 融资现状 | 第25页 |
3.2.2 融资渠道有限 | 第25-30页 |
3.2.3 民间借贷“成本”高昂 | 第30页 |
3.2.4 直接融资门槛高 | 第30-31页 |
3.3 小贷公司融资特点 | 第31-35页 |
3.3.1 融资效率分析 | 第31页 |
3.3.2 融资困境原因分析 | 第31-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小贷公司债权融资工具 | 第36-51页 |
4.1 我国银行间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情况 | 第36-40页 |
4.1.1 近年来整体发展情况 | 第36-40页 |
4.2 传统债权融资工具 | 第40-44页 |
4.2.1 企业债 | 第41页 |
4.2.2 公司债 | 第41-42页 |
4.2.3 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 | 第42页 |
4.2.4 中小企业集合债 | 第42-43页 |
4.2.5 中小企业集合票据 | 第43页 |
4.2.6 资产支持票据 | 第43-44页 |
4.3 小贷公司资产证券化产品 | 第44-50页 |
4.3.1 产品介绍 | 第44-45页 |
4.3.2 产品基本要素 | 第45页 |
4.3.3 交易流程 | 第45-47页 |
4.3.4 参与各方 | 第47页 |
4.3.5 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之于其他融资产品的比较 | 第47-48页 |
4.3.6 备案制以后的市场情况 | 第48-49页 |
4.3.7 发行定价 | 第49页 |
4.3.8 企业资产证券化之于企业的现实价值及产品优势 | 第49-5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小贷公司债权融资的困难及原因 | 第51-57页 |
5.1 小贷公司尝试传统债权融资工具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 | 第51-52页 |
5.1.1 没有统一评级标准 | 第51页 |
5.1.2 法律法规缺失 | 第51页 |
5.1.3 和实际融资需求脱节 | 第51-52页 |
5.1.4 经营范围蹩脚受限 | 第52页 |
5.2 小贷公司资产证券化产品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 第52-56页 |
5.2.1 制度空白或制度设计本不完善 | 第52-53页 |
5.2.2 承销商的双重身份 | 第53页 |
5.2.3 市场约束 | 第53-54页 |
5.2.4 没有切实可行的风险评估和产品定价措施 | 第54页 |
5.2.5 市场有待进一步培育完善 | 第54-55页 |
5.2.6 担保公司的潜在风险 | 第55-56页 |
5.2.7 产品设计欠缺破产隔离措施 | 第5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六章 缓解小贷公司债权融资困难的建议 | 第57-64页 |
6.1 提升小贷公司自身抗风险能力 | 第57页 |
6.1.1 提高小贷公司经营和盈利能力 | 第57页 |
6.1.2 扩大小贷公司业务范围 | 第57页 |
6.2 完善制度基础建设 | 第57-58页 |
6.2.1 出台统一的、纲领性的指导文件 | 第57-58页 |
6.2.2 建立健全监管体系 | 第58页 |
6.2.3 给予一定政策支持 | 第58页 |
6.3 健全完善担保体制 | 第58-59页 |
6.3.1 挑选有实力的担保公司 | 第59页 |
6.3.2 建立成熟的投资者保护基金 | 第59页 |
6.4 统一评级体系和方法 | 第59-60页 |
6.4.1 确保评级机构的中立和客观 | 第59-60页 |
6.4.2 建立符合小贷公司特点的评估机制 | 第60页 |
6.4.3 提高信用评估水平 | 第60页 |
6.4.4 规范信用评级行业竞争 | 第60页 |
6.5 提升小贷公司诚信度 | 第60-63页 |
6.5.1 规范小贷公司内在机制 | 第61页 |
6.5.2 加强对小贷公司的主动服务 | 第61-62页 |
6.5.3 加强信用监督管理 | 第62页 |
6.5.4 分层管理,赏罚分明 | 第62-63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