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复合介孔硅纳米材料的制备及药物控释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3页
    1.1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简介第10-16页
        1.1.1 介孔二氧化硅材料的合成方法第11-12页
        1.1.2 介孔二氧化硅材料的合成机理第12-14页
        1.1.3 介孔二氧化硅材料的功能化第14-16页
    1.2 介孔硅纳米阀门体系第16-22页
        1.2.1 基于大环超分子主体的传统纳米阀门体系第16-20页
        1.2.2 新型高分子杂化体系第20-22页
    1.3 本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22页
    1.4 本论文运用的表征手段和测试方法第22-23页
第二章 基于环糊精修饰的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介孔硅复合功能材料第23-36页
    2.1 引言第23-24页
    2.2 实验部分第24-28页
        2.2.1 实验原料和试剂第24-25页
        2.2.2 羧基偶氮苯分子(M)的合成路线及步骤第25-26页
        2.2.3 偶氮苯功能化的介孔硅纳米粒子的合成第26页
        2.2.4 标记物的装载、 -环糊精功能化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在介孔硅表面的组装及标记物的控制释放第26-27页
        2.2.5 材料生物相容性测试(MTT 测试)第27-28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8-35页
        2.3.1 MSN-OH 氮气吸附与解吸附表征第28-29页
        2.3.2 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表征第29页
        2.3.3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表征第29-30页
        2.3.4 小角粉末 X-射线衍射(XRD)表征第30-31页
        2.3.5 紫外光纤光谱表征第31页
        2.3.6 热失重和元素分析表征第31-32页
        2.3.7 材料对罗丹明 B 的刺激响应性释放第32-34页
        2.3.8 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第34-35页
    2.4 本章结论第35-36页
第三章 层层组装构筑 pH 响应的聚合物介孔硅复合材料第36-56页
    3.1 引言第36-37页
    3.2 实验部分第37-41页
        3.2.1 实验试剂第37页
        3.2.2 羧基介孔硅材料及大孔羟基介孔硅材料的制备第37-38页
        3.2.3 药物阿霉素的装载和氨基开环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层层组装第38-39页
        3.2.4 药物阿霉素的控制性释放第39页
        3.2.5 细胞生物实验第39-41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1-54页
        3.3.1 材料的结构表征第42-46页
        3.3.2 对于药物的可控性释放第46-48页
        3.3.3 细胞生物学实验第48-54页
    3.4 本章结论第54-56页
第四章 具有氧化还原和 PH 响应的基于葫芦[7]脲的介孔硅复合材料第56-67页
    4.1 引言第56-57页
    4.2 实验部分第57-59页
        4.2.1 实验试剂第57-58页
        4.2.2 巯基介孔硅纳米粒子(MSN-SH)的合成第58页
        4.2.3 2-羧基乙基-2-吡啶基二硫化物修饰的介孔硅材料的合成第58-59页
        4.2.4 硅材料表面共价键接枝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并氨基开环第59页
        4.2.5 药物阿霉素的装载,葫芦[7]脲-聚合物动态交联结构及药物的控制释放第59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9-66页
        4.3.1 氮气吸附与解吸附表征第60-61页
        4.3.2 小角粉末 X-射线衍射(XRD)表征第61页
        4.3.3 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表征第61-62页
        4.3.4 傅里叶红外(FT-IR)表征第62-63页
        4.3.5 拉曼光谱表征第63页
        4.3.6 热失重(TGA)表征第63-64页
        4.3.7 材料对阿霉素的刺激响应性释放第64-66页
    4.4 本章结论第66-67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7-78页
致谢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以树枝状分子PAMAM为载体的靶向纳米探针的设计与合成
下一篇:布鲁氏菌TIR结构域蛋白TcpB影响TLR通路的分子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