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BTXs的来源及危害 | 第10-11页 |
1.2 BTXs的治理方法 | 第11页 |
1.3 OMS-2 | 第11-12页 |
1.4 OMS-2 的形貌 | 第12-14页 |
1.5 模板法制备MnO_2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6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创新点 | 第16-18页 |
1.6.1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 | 第16-17页 |
1.6.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6.3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正丁酸和正丁酸根对四方体形貌OMS-2 的影响及催化活性的研究 | 第18-42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18-19页 |
2.3 实验部分 | 第19-20页 |
2.3.1 实验一 | 第19页 |
2.3.2 实验二 | 第19-20页 |
2.4 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测试及表征 | 第20-22页 |
2.4.1 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评价 | 第20-21页 |
2.4.2 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表征 | 第21-22页 |
2.5 结果与讨论 | 第22-40页 |
2.5.1 摩尔比、焙烧温度对催化剂的影响 | 第22-25页 |
2.5.2 高锰酸钾与正丁酸的摩尔比为 1:0.875正丁酸钾掺入量的研究 | 第25-35页 |
2.5.3 高锰酸钾与正丁酸摩尔比为 1:0.5 正丁酸钾掺入量的研究 | 第35-40页 |
2.6 结论 | 第40-42页 |
第三章 形成四方体形貌OMS-2 的条件及催化性能研究 | 第42-59页 |
3.1 引言 | 第42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2-43页 |
3.2.1 实验药品、仪器、表征 | 第42页 |
3.2.2 实验一 | 第42页 |
3.2.3 实验二 | 第42-43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3-58页 |
3.3.1 反应温度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及性能表征 | 第43-52页 |
3.3.2 反应时间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及性能表征 | 第52-58页 |
3.4 结论 | 第58-59页 |
第四章 大比表面积四方体形貌OMS-2 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 | 第59-71页 |
4.1 引言 | 第59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9-60页 |
4.2.1 实验药品、仪器、表征 | 第59页 |
4.2.2 催化剂制备 | 第59-60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0-70页 |
4.3.1 摩尔比对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及形貌的影响 | 第60-66页 |
4.3.2 焙烧温度对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及形貌的影响 | 第66-70页 |
4.4 结论 | 第70-7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5.1 结论 | 第71-72页 |
5.2 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