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地下水论文

高氯酸盐污染地下水生物修复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6页
    1.1 研究背景第9-13页
        1.1.1 高氯酸盐的性质第9页
        1.1.2 高氯酸盐的来源第9-10页
        1.1.3 高氯酸盐的危害第10-11页
        1.1.4 高氯酸盐的污染现状第11-13页
    1.2 高氯酸盐的去除技术第13-17页
        1.2.1 物理化学去除技术第13-15页
        1.2.2 化学处理技术第15-16页
        1.2.3 生物处理技术第16-17页
    1.3 微生物法还原高氯酸盐的研究第17-23页
        1.3.1 高氯酸盐的还原降解途径第18页
        1.3.2 高氯酸盐还原菌第18页
        1.3.3 影响因素第18-21页
        1.3.4 不同电子供体第21-23页
    1.4 研究内容目的意义以及技术路线第23-26页
        1.4.1 研究内容第23-24页
        1.4.2 技术路线第24页
        1.4.3 论文创新点第24-26页
第二章 地下水中高氯酸盐生物降解的特性研究第26-52页
    2.1 实验部分第26-36页
        2.1.1 主要实验材料与设备第26-29页
        2.1.2 高效高氯酸盐降解菌的筛选驯化第29-32页
        2.1.3 高氯酸盐降解菌的条件优化研究第32-33页
        2.1.4 探究利用新型营养物质对高氯酸盐的降解效果第33-35页
        2.1.5 测试方法第35-36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36-52页
        2.2.1 高效高氯酸盐降解菌的筛选驯化第36-38页
        2.2.2 高氯酸盐降解菌的降解特性第38-47页
        2.2.3 新型营养物质对高氯酸盐降解效果的研究第47-52页
第三章 地下水中高氯酸盐的室内模拟生物修复效果研究第52-62页
    3.1 实验部分第52-55页
        3.1.1 主要实验材料与设备第52页
        3.1.2 实验装置第52-54页
        3.1.3 测试方法第54页
        3.1.4 实验方法第54-55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55-62页
        3.2.1 模拟柱运行过程中 ClO_4~-的变化第55-57页
        3.2.2 模拟柱运行过程中 DO 的变化第57-58页
        3.2.3 模拟柱运行过程中 pH 的变化第58-59页
        3.2.4 模拟柱运行过程中各个参数的变化第59-62页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第62-64页
    4.1 结论第62-63页
    4.2 建议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71页
攻读硕士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71-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空分装置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矿山辅助运输物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