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5页 |
1.1.1 城镇化水平提高,轨道交通发展迅速 | 第11-12页 |
1.1.2 投资受益主体分离,轨道交通发展受限 | 第12-14页 |
1.1.3 探索TOD开发模式,实现轨道交通与周边物业共赢 | 第14-15页 |
1.2 研究目标和研究意义 | 第15-18页 |
1.2.1 研究目标 | 第15-17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2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 第21-35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21-25页 |
2.1.1 轨道交通 | 第21-23页 |
2.1.2 房地产 | 第23-25页 |
2.2 轨道交通对住房价值的影响范围综述 | 第25-27页 |
2.2.1 国外研究 | 第25-26页 |
2.2.2 国内研究 | 第26-27页 |
2.3 轨道交通对住房价值的增值效应综述 | 第27-28页 |
2.3.1 国外研究 | 第27-28页 |
2.3.2 国内研究 | 第28页 |
2.4 轨道交通对住房价值影响的时间效应综述 | 第28-30页 |
2.5 轨道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影响综述 | 第30-3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1-35页 |
3 理论依据和模型构建 | 第35-49页 |
3.1 研究区域 | 第35-38页 |
3.2 理论依据 | 第38-43页 |
3.2.1 区位理论 | 第38-39页 |
3.2.2 可达性理论 | 第39-41页 |
3.2.3 特征价格理论 | 第41-43页 |
3.3 模型构建 | 第43-47页 |
3.3.1 研究影响范围的可达性相等理论模型构建 | 第43-45页 |
3.3.2 住房特征价格模型构建 | 第45-46页 |
3.3.3 基于开发商利润最大化角度土地开发强度的最优选择 | 第46-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4 杭州轨道交通对住房价值和土地开发强度实证分析 | 第49-81页 |
4.1 杭州地铁1号线沿线站点对住房价值的影响范围分析 | 第49-55页 |
4.1.1 模型参数取值 | 第49-51页 |
4.1.2 模型检验及结果分析 | 第51-55页 |
4.2 杭州轨道交通对住房价值的增值效应 | 第55-69页 |
4.2.1 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 第55-60页 |
4.2.2 轨道交通1号线对沿线房价的增值效应 | 第60-65页 |
4.2.3 轨道交通网络线路交互作用对沿线房价的增值效应 | 第65-69页 |
4.3 轨道交通对住房价值的时间效应分析 | 第69-73页 |
4.4 轨道交通对改变土地开发强度的作用分析 | 第73-80页 |
4.4.1 轨道交通对土地和住房的溢价效应比较 | 第73-76页 |
4.4.2 轨道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影响理论的实证检验 | 第76-8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81-85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81-82页 |
5.2 对TOD模式实践的建议 | 第82-83页 |
5.3 研究展望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0页 |
作者简历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