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区耕地质量动态监测研究
致谢 | 第6-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耕地质量研究历史回顾 | 第12-19页 |
1.3.1 国内外耕地质量研究历史回顾 | 第12-14页 |
1.3.2 国内耕地质量研究历史回顾 | 第14-16页 |
1.3.3 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2 论文研究思路 | 第19-22页 |
2.1 相关基础理论 | 第19页 |
2.1.1 耕地质量理论 | 第19页 |
2.1.2 地理信息系统理论 | 第19页 |
2.2 论文基本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19-21页 |
2.3 资料与数据来源 | 第21页 |
2.4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1-22页 |
3 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研究 | 第22-33页 |
3.1 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系统研究思路 | 第22页 |
3.2 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技术路线研究 | 第22-33页 |
3.2.1 选定基准作物、指定作物 | 第23页 |
3.2.2 标准耕作制度分区 | 第23-24页 |
3.2.3 评定单元的划分 | 第24页 |
3.2.4 光温生产潜力指数测算 | 第24页 |
3.2.5 分等指标体系建立 | 第24-29页 |
3.2.6 产量比系数计算 | 第29页 |
3.2.7 自然质量分计算 | 第29-30页 |
3.2.8 分等指数计算 | 第30-31页 |
3.2.9 浙江省级等别初步确定 | 第31页 |
3.2.10 成果检验 | 第31页 |
3.2.11 等别调整、确定和面积统计 | 第31-32页 |
3.2.12 省级等转换国家等与面积统计 | 第32页 |
3.2.13 新增耕地和减少耕地确定 | 第32-33页 |
4 南湖区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研究 | 第33-43页 |
4.1 研究区概况 | 第33-34页 |
4.1.1 区域位置 | 第33页 |
4.1.2 地形地貌 | 第33页 |
4.1.3 气候特征 | 第33页 |
4.1.4 土壤、植被 | 第33页 |
4.1.5 社会经济状况 | 第33-34页 |
4.2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 第34-35页 |
4.3 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研究 | 第35-43页 |
4.3.1 耕地质量等级总体变化情况 | 第35-39页 |
4.3.2 新增耕地质量等级状况 | 第39-41页 |
4.3.3 减少耕地质量等级状况 | 第41-43页 |
5 结论 | 第43-46页 |
5.1 结论 | 第43页 |
5.2 存在不足及研究展望 | 第43-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