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新型水溶性共轭聚合物的合成与荧光传感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8页
    1.1 水溶性共轭聚合物的概述第11页
    1.2 水溶性共轭聚合物的特点第11-13页
    1.3 聚苯撑乙炔类水溶性共轭聚合物第13-16页
        1.3.1 Sonogashira偶合反应第14-15页
        1.3.2 Mortreux-Mori炔键易位反应第15页
        1.3.3 Stephens-Castro偶联反应第15-16页
        1.3.4 Glaser偶联反应第16页
        1.3.5 Cadiot-Chodkiewicz偶联反应第16页
    1.4 聚芴类水溶性共轭聚合物第16-19页
        1.4.1 FeCl_3催化的聚合反应第17页
        1.4.2 Pd催化的聚合反应(Suzuki和Stille偶联反应)第17-18页
        1.4.3 Ni催化的聚合反应(Yamamoto偶联反应)第18-19页
    1.5 水溶性共轭聚合物生物与化学的传感机制第19-20页
    1.6 基于水溶性共轭聚合物的化学与生物传感器第20-27页
        1.6.1 金属离子的检测第20-21页
        1.6.2 核酸的检测第21-24页
        1.6.3 蛋白质的检测第24-26页
        1.6.4 生物小分子的检测第26-27页
    1.7 本论文研究目的与主要研究内容第27-28页
第二章 新型聚芴-乙炔撑类阳离子共轭聚合物的合成第28-43页
    2.1 引言第28-29页
    2.2 实验部分第29-34页
        2.2.1 主要仪器和试剂第29-30页
        2.2.3 实验方法第30-34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34-41页
        2.4.1 P1、P2、P3的表征结果第34页
        2.4.2 聚合物P1、P2、P3分子量的测定第34-36页
        2.4.3 热稳定性第36页
        2.4.4 P1、P2、P3的光谱性质第36-39页
        2.4.5 聚合物P1、P2、P3的荧光量子产率第39-40页
        2.4.6 不同pH值对P3荧光性质的影响第40-41页
    2.5 结论第41-43页
第三章 基于新型水溶性共轭聚合物的钯离子检测第43-49页
    3.1 引言第43-44页
    3.2 仪器与试剂第44页
    3.3 实验方法第44页
        3.3.1 Pd~(2+)的定量检测第44页
        3.3.2 Pd~(2+)对P1、P2的响应特性比较第44页
        3.3.3 紫外吸收光谱探究Pd~(2+)与P1的相互作用第44页
        3.3.4 P1对Pd~(2+)的选择性第44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44-48页
        3.4.1 Pd~(2+)的定量检测第44-45页
        3.4.2 Pd~(2+)对P1、P2的响应特性比较第45-46页
        3.4.3 紫外吸收光谱探究Pd~(2+)与P1的相互作用第46-47页
        3.4.4 P1对Pd~(2+)的选择性第47-48页
    3.5 结论第48-49页
第四章 基于阴离子水溶性共轭聚合物的小檗碱检测第49-56页
    4.1 前言第49页
    4.2 实验方法第49-50页
        4.2.1 仪器和试剂第49-50页
        4.2.2 PPESO_3的合成及其表征第50页
        4.2.3 荧光光谱第50页
        4.2.4 紫外吸收光谱第50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0-55页
        4.3.1 小檗碱对PPESO_3荧光响应特性第50-51页
        4.3.2 不同结构的水溶性共轭聚合物对小檗碱的响应特性第51-52页
        4.3.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探究小檗碱与PPESO_3的相互作用第52-53页
        4.3.4 pH对小檗碱猝灭PPESO_3荧光光谱的影响第53页
        4.3.5 反应时间的考察第53-54页
        4.3.6 外来物质的干扰第54-55页
    4.4 结论第55-56页
第五章 结语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8页
附图第68-7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0-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斑马鱼心脏左右不对称发育候选基因klhl31的突变表型分析
下一篇:中药成分微尺度及固相萃取快速分离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