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卅运动时期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特色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概述 | 第9-13页 |
(一) 五卅时期宣传思想工作的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1. 五卅时期宣传思想工作的研究现状分析 | 第9-10页 |
2. 五卅时期宣传思想工作的研究趋向 | 第10-11页 |
(二) 五卅时期宣传思想工作的地位及影响 | 第11-13页 |
1. 开拓了五卅运动研究的新领域 | 第11页 |
2. 开拓了国共合作初期党的宣传思想工作 | 第11-12页 |
3. 对今天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方式的借鉴意义 | 第12-13页 |
二、五卅运动宣传思想工作的理论依据与实践基础 | 第13-16页 |
(一) 五卅运动发生背景形势 | 第13页 |
(二) 五卅时期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理论依据 | 第13-14页 |
1. 建党初期的理论探索 | 第13-14页 |
2. 五卅时期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理论依据 | 第14页 |
(三) 五卅时期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实践基础 | 第14-16页 |
1. 刊物、书籍的宣传 | 第15页 |
2. 社团、研究会的成立 | 第15-16页 |
三、宣传思想工作的对象空前广泛 | 第16-23页 |
(一) 革命的工人阶级 | 第16-17页 |
1. 阶级特点:先进力量深受剥削 最为集中 | 第16-17页 |
2. 革命地位:革命先锋显示阶级本色 | 第17页 |
(二) 激情的青年学生 | 第17-19页 |
1. 阶级特点:宝贵人才并且极具反抗精神 | 第18页 |
2. 革命地位:反帝战士力求斗争到底 | 第18-19页 |
(三) 劳苦的妇女阶层 | 第19-20页 |
1. 阶级特点:深受压迫并愈来愈烈 | 第19页 |
2. 革命地位:自由斗士维护自身权益 | 第19-20页 |
(四) 并肩的农民阶级 | 第20-21页 |
1. 阶级特点:落后阶级却是天然同盟 | 第20-21页 |
2. 革命地位:革命同盟坚持并肩作战 | 第21页 |
(五) 动摇的民族资产阶级 | 第21-23页 |
1. 阶级特点:意识觉醒但是消极被动 | 第21页 |
2. 革命地位:民族资产阶级是特殊群体 | 第21-23页 |
四、宣传思想工作的途径多种多样 | 第23-35页 |
(一) 成立坚强有力的领导机关 | 第23-24页 |
1. 成立中华全国总工会 | 第23-24页 |
2. 组建地方各级工会领导机构 | 第24页 |
(二) 善用传统有效的宣传方式 | 第24-28页 |
1. 发放传单 | 第25页 |
2. 组织演讲队 | 第25-26页 |
3. 举行示威游行 | 第26页 |
4. 创办刊物 | 第26-28页 |
(三) 开办培养革命人才的各类学校 | 第28-32页 |
1. 成立上海大学 | 第28-29页 |
2. 组织识字班 | 第29-30页 |
3. 建立工人夜校 | 第30-31页 |
4. 创办平民女学 | 第31-32页 |
(四) 成立寓教于乐的工人俱乐部 | 第32-35页 |
1. 工人俱乐部成立的必要性 | 第32-33页 |
2. 教育实践:沪西工友俱乐部 | 第33-35页 |
五、宣传思想工作的内容丰富充实 | 第35-39页 |
(一) 革命理论教育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 | 第35-36页 |
1. 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核心内容 | 第35页 |
2. 先进阶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 | 第35-36页 |
(二) 革命形势教育 增强民族危机感使命感 | 第36页 |
1. 革命形势教育是中心环节 | 第36页 |
2. 普遍民众的近代国情教育 | 第36页 |
(三)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 增进对党的认识拥护 | 第36-37页 |
1. 宣传党的纲领决议是重要内容 | 第36-37页 |
2. 先进分子的纲领决议的宣传 | 第37页 |
(四) 文化知识教育 提高科学文化水平 | 第37-39页 |
1. 科学文化教育是基础内容 | 第37-38页 |
2. 劳苦阶级的科学文化教育 | 第38-39页 |
六、宣传思想工作的经验丰富珍贵 | 第39-45页 |
(一)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 第39页 |
1. 正确认清国情 把握实际做好决策 | 第39页 |
2. 准确分析阶级 拉聚同盟团结力量 | 第39页 |
(二) 加强理论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 第39-40页 |
1. 探究理论根据 加强科学理论指导 | 第39-40页 |
2. 结合斗争实践 开展广泛宣传动员 | 第40页 |
(三) 建设干部队伍 奠定事业储备 | 第40-42页 |
1. 发现优秀人才 培养事业骨干 | 第40-41页 |
2. 培养人民公仆 充实干部队伍 | 第41-42页 |
(四) 锻炼妇女干部 巾帼不让须眉 | 第42-45页 |
1. 挖掘妇女人才 悉心培养典型 | 第42-43页 |
2. 培养妇女干部的意义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资料 | 第46-51页 |
附录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