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问题提出及理论基础 | 第10-12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1.2 理论基础 | 第10-12页 |
1.2.1 “乐学”教育含义 | 第10-11页 |
1.2.2 “乐学”教育的基本思想 | 第11-12页 |
1.2.3 “乐学”教育的基本特征 | 第12页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学困生的界定 | 第12-14页 |
2.1 国内外关于学困生的研究 | 第12-13页 |
2.2 学困生的界定 | 第13页 |
2.3 国内外关于“乐学”课题的研究 | 第13-14页 |
第三章 数学学困生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14-20页 |
3.1 调查对象及方法 | 第14页 |
3.2 调查内容 | 第14-19页 |
3.2.1 数学学困生学习习惯的调查 | 第14-17页 |
3.2.2 数学学困生非学习习惯的调查 | 第17-19页 |
3.3 调查结果的分析 | 第19-20页 |
第四章 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及心理特征 | 第20-28页 |
4.1 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 第20-24页 |
4.1.1 内部原因 | 第20-22页 |
4.1.2 外部原因 | 第22-24页 |
4.2 数学学困生的心理特征 | 第24-28页 |
4.2.1 自卑心理 | 第24-25页 |
4.2.2 逆反心理 | 第25-26页 |
4.2.3 恐惧心理 | 第26页 |
4.2.4 惰性心理 | 第26-27页 |
4.2.5 厌学心理 | 第27-28页 |
第五章 学困生“乐学”课堂的实施策略 | 第28-36页 |
5.1 用师爱打造和谐师生关系,铺垫“乐学”的情感基础 | 第28-29页 |
5.2 激趣导学,诱导主动参与,强化“乐学”的有效措施 | 第29-31页 |
5.3 注重讲课的幽默风趣,创设“乐学”的课堂情境 | 第31-32页 |
5.4 注重实践让学困生动起来,激发“乐学”的内在动力 | 第32-33页 |
5.5 实施分层教学,落实“乐学”的实际效果 | 第33-35页 |
5.6 多媒体教学丰富课堂,用好“乐学”的辅助手段 | 第35-36页 |
5.7 建立赏识性的评价,保持“乐学”的持久恒远 | 第36页 |
第六章 “乐学”课堂转化数学学困生的案例研究 | 第36-43页 |
6.1 “乐学”课堂转化学困生的案例 | 第36-43页 |
6.1.1 案例一 | 第36-38页 |
6.1.2 案例二 | 第38-40页 |
6.1.3 案例三 | 第40-41页 |
6.1.4 案例四 | 第41-43页 |
第七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 第43-45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43页 |
7.2 课题研究存在的不足和改进 | 第43-44页 |
7.3 未来研究的建议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附录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