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论文--波导光学与集成光学论文--光纤元件论文

大模场混合波导型微结构光纤的设计与特性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6页
    1.1 引言第9页
    1.2 光子晶体光纤概述第9-11页
    1.3 大模场面积光子晶体光纤第11-12页
    1.4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2-14页
    1.5 本论文研究背景与主要内容第14-16页
第2章 光子晶体光纤基本理论及研究方法第16-28页
    2.1 光子晶体光纤的特性第16-20页
        2.1.1 无限单模传输第16-17页
        2.1.2 可调的色散特性第17-18页
        2.1.3 极高的双折射第18-19页
        2.1.4 极强的非线性第19页
        2.1.5 弯曲损耗第19-20页
    2.2 光子晶体光纤导光机理第20-23页
        2.2.1 折射率引导型光子晶体光纤的导光特性第20-21页
        2.2.2 光子带隙型光子晶体光纤的导光特性第21-22页
        2.2.3 混合波导型光子晶体光纤的导光特性第22-23页
    2.3 常用的理论分析方法第23-24页
        2.3.1 时域有限差分法第23页
        2.3.2 有效折射率法第23-24页
        2.3.3 平面波展开法第24页
    2.4 全矢量有限元法研究光子晶体光纤第24-27页
        2.4.1 全矢量有限元法简介第24页
        2.4.2 全矢量有限元法分析基本思路第24-27页
    2.5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3章 大模场混合波导型微结构光纤的制备方案第28-37页
    3.1 光子晶体光纤制备的工艺流程第28页
    3.2 大模场面积混合波导型微结构光纤预制棒的制造方案第28-34页
        3.2.1 常用光子晶体光纤预制棒制造方法第28-29页
        3.2.2 MCVD制备预制棒工艺技术第29-30页
        3.2.3 平行阵列多芯光纤的制备方法第30-31页
        3.2.4 大模场面积混合波导型微结构光纤预制棒第31-34页
    3.3 大模场面积混合波导型微结构光纤拉丝技术第34-36页
        3.3.1 大模场面积混合波导型微结构光纤拉丝流程第35页
        3.3.2 光纤直径的控制第35-36页
    3.4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4章 大模场混合波导型微结构光纤的设计与特性研究第37-57页
    4.1 全固态混合波导型微结构光纤导光机理第37-41页
    4.2 理论分析模型第41页
    4.3 数值模拟结果与讨论第41-47页
        4.3.1 有效折射率第41-43页
        4.3.2 色散特性第43-45页
        4.3.3 有效模场面积特性第45页
        4.3.4 模式双折射特性第45-46页
        4.3.5 限制损耗特性第46-47页
    4.4 结构参数对光子晶体光纤特性的影响第47-53页
        4.4.1 小芯径高掺锗棒间隔对光纤特性的影响第47-50页
        4.4.2 小芯径高掺锗棒直径对光纤特性的影响第50-53页
    4.5 大模场面积混合波导型微结构光纤弯曲特性第53-55页
        4.5.1 弯曲大模场面积混合波导型微结构光纤的模场畸变第53页
        4.5.2 弯曲大模场面积混合波导型微结构光纤的模场面积第53-54页
        4.5.3 弯曲大模场面积混合波导型微结构光纤的弯曲损耗第54-55页
    4.6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结论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64-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U型超材料的可调谐电磁诱导透明特性研究
下一篇:液晶光子晶体光纤的传输特性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