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小说论文--古代小说论文--其他古代小说研究与评论论文

《斩鬼传》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绪论第7-15页
 一 选题意义第7页
 二 选题的研究现状第7-10页
 三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第10-11页
 四、关于作者刘璋的两个问题的讨论第11-15页
  1、刘璋并非才子佳人小说的作者第11-12页
  2、关于"兼修堂跋"的作者及兼修堂所属问题第12-15页
第一章 《斩鬼传》的创作过程第15-37页
 第一节 《斩鬼传》的创作动因第15-25页
  一、明末清初社会现实的刺激因素第15-17页
  二、明末清初现实主义的创作风尚和清政府重教化的政策及实学思潮等构成的社会文化背景因素第17-20页
  三、钟馗信仰和传说的广泛流传第20-21页
  四、民间贬斥人物的惯用表达方式和清初严密的文网第21-25页
 第二节 具体人物情节的渊源考证第25-31页
 第三节 《斩鬼传》形式上对话本小说的借鉴第31-37页
  一、回前诗的统一运用第32-34页
  二、浓重的主观色彩第34-37页
第二章 《斩鬼传》的创作内容第37-50页
 第一节 《斩鬼传》人物形象的类型分析及批判意义第37-45页
  一、道德类第38-40页
  二、习性类第40-42页
  三、社会世态类第42-44页
  四、政治类第44-45页
 第二节 《斩鬼传》讽刺内容和思想价值第45-50页
第三章 《斩鬼传》的创作特色第50-70页
 第一节 群鬼形象的塑造方法第50-56页
  一、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紧密配合第50-54页
  二、性格特征的形象化和行为化第54-56页
 第二节 丰富多彩的讽刺手法第56-61页
  一、漫画式的典型情节第56-57页
  二、反讽的灵活运用第57-60页
  三、寓意蕴藉的暗讽第60-61页
 第三节 滑稽风趣的讽刺语言第61-68页
  一、一词多义和内涵的丰富性第61-64页
  二、民间俗语和古诗词的化用第64-65页
  三、滑稽风趣的语言第65-68页
 小结 "笔飞墨舞"般酣畅的讽刺风格和充满民间趣味的滑稽的喜剧效果第68-70页
第四章 《斩鬼传》的文学史地位和影响第70-78页
 第一节 《斩鬼传》的文学史地位第70-76页
 第二节 《斩鬼传》的艺术缺陷第76-78页
参考书目第78-83页
后记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倪瓒诗文集版本考
下一篇:现代女词人茅于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