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街巷名称的语言和文化分析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0 绪论 | 第7-10页 |
| ·街巷名称的研究现状 | 第7页 |
| ·研究对象 | 第7页 |
|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 ·研究方法 | 第8页 |
| ·创新之处 | 第8-10页 |
| 第一章 南京街巷名称的构成 | 第10-17页 |
| ·有通名的街巷名称 | 第10-15页 |
| ·道、路 | 第11-12页 |
| ·街、巷 | 第12-13页 |
| ·大道、大街 | 第13页 |
| ·马路 | 第13页 |
| ·胡同 | 第13-14页 |
| ·里、坊、市 | 第14-15页 |
| ·无通名的街巷名称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南京街巷名称的语言学特点 | 第17-28页 |
| ·南京街巷名称在语音上的特点 | 第17-20页 |
| ·专名的音节特点 | 第17-18页 |
| ·专名的平仄特点 | 第18-20页 |
| ·南京街巷名称在意义上的特点 | 第20-22页 |
| ·街巷名称的基本义 | 第20-21页 |
| ·街巷名称的附加义 | 第21-22页 |
| ·南京街巷名称在语法上的特点 | 第22-28页 |
| ·由单个语素构成的专名 | 第22页 |
| ·由词构成的专名 | 第22-23页 |
| ·由短语构成的专名 | 第23-28页 |
| 第三章 南京街巷名称的用字特点及体现的文化内涵 | 第28-36页 |
| ·重视方位概念 | 第28-29页 |
| ·反映南京的水文地形 | 第29-30页 |
| ·重视宗族观念 | 第30-31页 |
| ·反映社会心态 | 第31-33页 |
| ·反映宗教信仰 | 第33-34页 |
| ·反映龙凤、神话传说 | 第34-36页 |
| 第四章 南京街巷名称的新旧对比 | 第36-41页 |
| ·老街巷名称的沿用 | 第36页 |
| ·新街巷名称的出现 | 第36-37页 |
| ·街巷名称的更改及原因 | 第37-38页 |
| ·原生街巷名称和派生街巷名称 | 第38-41页 |
| ·本地派生街巷名称 | 第38-39页 |
| ·外地派生街巷名称 | 第39-41页 |
| 结论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 附录 南京街巷名称 | 第45-53页 |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