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美学论文--美学理论论文--美学史论文

中国古典美学空间思想内容探微--基于陈望衡中国古典美学体系视角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第一节 研究综述第10-12页
    第二节 研究意义、方法和结构第12-14页
        2.1 研究意义第12页
        2.2 研究方法第12-13页
        2.3 本文结构第13-14页
    第三节 重要概念界定第14-16页
        3.1 空间第14-15页
        3.2 中国古典美学空间思想第15-16页
第二章 中国古典美学空间思想内容及其中国哲学思想渊源第16-28页
    第一节 中国古典美学空间思想内容第17-21页
        1.1 审美意境——审美本体论系统的代表性内容第17-18页
        1.2 审美同情——审美体验论系统和审美品评论系统代表性内容第18-19页
        1.3 审美观照——艺术创作理论系统代表性内容第19-21页
    第二节 中国古典美学空间思想的中国哲学思想渊源第21-28页
        2.1 《周易》宇宙观——宇宙空间生成、转化形成中国空间之象第21-23页
        2.2 老庄的道体空间观——由虚无走向超越第23-25页
        2.3 禅宗心识空间观——顿悟观和空观第25-28页
第三章 中国古典美学空间思想内容的特征第28-34页
    第一节 诗性思维特征第28-29页
        1.1 诗性思维的内涵第28页
        1.2 诗性思维——审美意境的审美特征第28-29页
    第二节 审美主体间性特征第29-30页
        2.1 审美主体间性的内涵第29-30页
        2.2 审美主体间性——审美同情的审美特征第30页
    第三节 散点和流观特征第30-34页
        3.1 散点和流观的内涵第30-31页
        3.2 散点流观——审美观照的审美特征第31-34页
第四章 中国古典美学空间思想内容在中国传统文学艺术中的体现第34-44页
    第一节 中国传统书法对审美意境的体现第34-36页
        1.1 书法线条和书法结构对审美意境的体现第34-35页
        1.2 书法创作对审美意境的体现第35-36页
    第二节 传统中国画对审美观照和审美意境的体现第36-38页
        2.1 三远法对审美观照的体现第36-37页
        2.2 留白法对审美意境的体现第37-38页
    第三节 中国传统建筑对审美意境的体现第38-40页
        3.1 中国古典园林对审美意境的体现第38-39页
        3.2 中国传统民居对审美意境的体现第39-40页
    第四节 中国古代诗歌对审美同情和审美意境的体现第40-44页
        4.1 中国古代诗歌之"兴"对审美同情的体现第40-41页
        4.2 中国古代诗歌之"意"对审美意境的体现第41-44页
第五章 中国古典美学空间思想内容对中国现代文学艺术的美学意义第44-54页
    第一节 审美意境对中国现代建筑的影响第44-46页
        1.1 中国现代建筑的形式主义缺陷第44-45页
        1.2 审美意境对中国现代建筑的影响第45-46页
    第二节 审美同情对中国现代书法的启示第46-48页
        2.1 中国现代书法的形式主义缺陷第46-47页
        2.2 审美同情对中国现代书法的启示第47-48页
    第三节 审美同情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影响与启示第48-50页
        3.1 审美同情对1919至1980年时期中国现代诗歌的影响第49页
        3.2 审美同情对1980年后中国现代诗歌的启示第49-50页
    第四节 审美观照对现代中国画的启示第50-54页
        4.1 现代中国画意境消解的困境第51页
        4.2 审美观照对现代中国画的启示第51-54页
结语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0页
致谢第60-62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细微运动的视觉增强及硬件加速技术研究
下一篇:哲学视角下的“心理词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