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英文摘要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1-13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 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 第13-15页 |
1.3.1 理论视角的拓展 | 第13页 |
1.3.2 研究方法的创新 | 第13-14页 |
1.3.3 实践应用的价值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概念解释与理论基础 | 第15-27页 |
2.1 概念解释 | 第15-24页 |
2.1.1 旅游目的地形象(TDI) | 第15页 |
2.1.2 旅游目的地形象测量(Measurement) | 第15-22页 |
2.1.3 旅游目的地形象建设( Construction) | 第22-24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4-27页 |
2.2.1 凯利的个人建构理论 | 第24-26页 |
2.2.2 个人建构理论在TDI研究中的适应性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基于个人建构的TDI测量与建设模型的建立与使用 | 第27-31页 |
3.1 模型建立和内容解析 | 第27-28页 |
3.1.1 建立模型 | 第27页 |
3.1.2 三个基点 | 第27-28页 |
3.1.3 两大循环 | 第28页 |
3.2 模型操作方法——目录网格分析 | 第28-31页 |
3.2.1 元素选取与组合 | 第28-29页 |
3.2.2 两极建构的进行 | 第29页 |
3.2.3 网格填充与分析 | 第29-31页 |
第四章 锦溪古镇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测量与建设 | 第31-46页 |
4.1 锦溪古镇情况概述 | 第31-36页 |
4.1.1 历史地理背景 | 第31-32页 |
4.1.2 旅游资源条件 | 第32-34页 |
4.1.3 旅游发展概况 | 第34-36页 |
4.2 锦溪古镇的TDI测量 | 第36-42页 |
4.2.1 形象测量元素的选取 | 第36-37页 |
4.2.2 访谈的实施 | 第37-38页 |
4.2.3 游客建构结果的分析 | 第38-42页 |
4.3 锦溪古镇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建设 | 第42-46页 |
4.3.1 锦溪古镇TDI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第42-43页 |
4.3.2 锦溪古镇目的地形象建设策略 | 第43-46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6-48页 |
5.1 研究结论与创新点 | 第46-47页 |
5.1.1 研究结论 | 第46页 |
5.1.2 研究创新 | 第46-47页 |
5.2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 第47-48页 |
5.2.1 研究的局限性 | 第47页 |
5.2.2 未来研究的思路和方向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