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居住建筑论文--新能源住宅论文

德国被动房在大连地区多层住宅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4页
        1.1.1 国外研究概况以及发展趋势第11-12页
        1.1.2 国内研究概况以及发展趋势第12-14页
    1.2 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第14-16页
        1.2.1 研究相关概念第14-15页
        1.2.2 研究对象的确定第15页
        1.2.3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5-16页
    1.3 研究意义及角度第16-17页
        1.3.1 研究的意义第16页
        1.3.2 研究的角度第16-17页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17-19页
        1.4.1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4.2 技术路线第18-19页
    1.5 本论文研究特点第19-20页
2 德国被动房研发过程与推广经验第20-55页
    2.1 德国被动房基本原理第20-31页
        2.1.1 “德国被动房”是什么?第20-22页
        2.1.2 德国被动房外围护结构第22-25页
        2.1.3 德国被动房热桥、热负荷及热舒适第25-26页
        2.1.4 德国被动房气密性第26-27页
        2.1.5 德国被动房设备第27-29页
        2.1.6 德国被动房在不同气候下的设计原则第29-31页
    2.2 德国被动房的研发过程第31-37页
        2.2.1 德国节能法规(EnEV)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第31-32页
        2.2.2 低能耗建筑第32-33页
        2.2.3 近零能耗建筑(被动房)第33-36页
        小结第36-37页
    2.3 各国被动房设计案例研究与分析第37-46页
        2.3.1 日本被动房低层住宅第38-39页
        2.3.2 瑞士克尼茨被动房低层住宅第39-40页
        2.3.3 德国法兰克福被动房多层公寓第40-41页
        2.3.4 奥地利因斯布鲁克被动房多层公寓第41-42页
        2.3.5 德国汉堡被动房多层公寓第42-43页
        2.3.6 中国河北秦皇岛被动式低能耗住宅示范项目第43-45页
        小结第45-46页
    2.4 德国被动房的推广经验第46-49页
        2.4.1 被动房为什么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取得成功经验?第46-47页
        2.4.2 法规和激励第47-48页
        2.4.3 适应变化的能力第48页
        小结第48-49页
    2.5 德国被动房推广试点研究与分析第49-54页
        2.5.1 德国汉诺威的成功模式第49-51页
        2.5.2 奥地利蒂罗尔的成功模式第51-53页
        小结第53-54页
    2.6 本章小结第54-55页
3 大连地区德国被动房的适用性研究第55-77页
    3.1 大连地区住宅节能现状条件分析第57-69页
        3.1.1 标准与规定第57-59页
        3.1.2 设计第59-61页
        3.1.3 构造做法第61-66页
        3.1.4 保温材料第66-67页
        3.1.5 部品设备第67-68页
        3.1.6 造价第68-69页
    3.2 大连地区德国被动房可行性分析第69-71页
        3.2.1 可行性条件分析第69-70页
        3.2.2 障碍分析第70-71页
    3.3 大连地区德国被动房推动计划与建议第71-76页
        3.3.1 计划第71-73页
        3.3.2 建议第73-76页
    3.4 本章小结第76-77页
4 大连地区德国被动式多层住宅设计策略与试设计实践第77-122页
    4.1 大连地区德国被动式多层住宅设计策略第77-94页
        4.1.1 位置与形式第78-80页
        4.1.2 构造、保温与材料第80-82页
        4.1.3 热桥第82-85页
        4.1.4 气密性第85-87页
        4.1.5 玻璃、太阳能收益与遮阳第87-89页
        4.1.6 热回收机械通风系统(MVHR)与供热需求第89-90页
        4.1.7 一次能源电器用具与被动房认证要求第90-92页
        4.1.8 区域气候数据第92页
        小结第92-94页
    4.2 大连地区德国被动式多层住宅试设计实践第94-107页
        4.2.1 住区概况第94-96页
        4.2.2 问卷调查第96-97页
        4.2.3 现状调查第97-98页
        4.2.4 再生设计方案第98-102页
        4.2.5 新建设计方案第102-107页
    4.3 试设计成果分析、评价与优化第107-121页
        4.3.1 PHPP评价第107-116页
        4.3.2 方案优化第116-117页
        4.3.3 经济性分析第117-121页
    4.4 本章小结第121-122页
结论与展望第122-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26页
附录A 白云新村靶场小区生活状态调查问卷第126-127页
附录B 白云新村靶场小区再生设计方案第127-12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129-130页
致谢第130-131页

论文共1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应用裂解性噬菌体治疗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氏菌引起的小鼠肺炎
下一篇:CSI体系保障性住房的产业化建设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