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4-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10-13页 |
Contents | 第13-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8页 |
1.1 前言 | 第16页 |
1.2 Ziegler-Natta催化剂 | 第16-17页 |
1.3 茂金属催化剂 | 第17-19页 |
1.4 非茂金属催化剂 | 第19-22页 |
1.4.1 前过渡金属催化剂 | 第19-22页 |
1.4.2 后过渡金属催化剂 | 第22页 |
1.5 丙烯活性聚合 | 第22-23页 |
1.6 丙烯的立构规整度表征方法 | 第23-24页 |
1.7 丙烯长链α-烯烃共聚 | 第24-25页 |
1.8 研究课题的提出 | 第25-28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8-38页 |
2.1 主要原料及其处理 | 第28页 |
2.2 试剂处理 | 第28-29页 |
2.3 催化剂的合成 | 第29-33页 |
2.3.1 配体合成路线的探讨 | 第29页 |
2.3.2 配体的合成 | 第29-32页 |
2.3.3 非茂金属配合物的合成 | 第32-33页 |
2.4 丙烯聚合 | 第33-34页 |
2.4.1 丙烯均聚 | 第33-34页 |
2.4.2 丙烯/1-己烯共聚 | 第34页 |
2.5 催化剂的表征 | 第34-35页 |
2.5.1 核磁共振分析 | 第34-35页 |
2.5.2 元素分析 | 第35页 |
2.6 聚合物的表征 | 第35-38页 |
2.6.1 等规度计算 | 第35页 |
2.6.2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 第35页 |
2.6.3 核磁共振分析 | 第35页 |
2.6.4 热分析 | 第35-36页 |
2.6.5 广角X射线衍射分析 | 第36页 |
2.6.6 凝胶渗透色谱分析 | 第36-38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8-64页 |
3.1 催化剂中间体和配体的表征 | 第38-42页 |
3.1.1 水杨醛酚钠的~1H NMR表征 | 第38页 |
3.1.2 中间体二甲基硅桥基水杨醛的~1H NMR表征 | 第38-39页 |
3.1.3 配体L1二甲基硅桥基水杨醇的~1H NMR表征 | 第39-40页 |
3.1.4 中间体二乙基硅桥基水杨醛的~1H NMR表征 | 第40-41页 |
3.1.5 配体L2二乙基硅桥基水杨醇的~1H NMR表征 | 第41-42页 |
3.2 丙烯聚合 | 第42-47页 |
3.2.1 不同配体结构和中心金属原子催化剂对丙烯聚合的影响 | 第42-43页 |
3.2.2 温度对丙烯聚合的影响 | 第43-44页 |
3.2.3 助催化剂对丙烯聚合的影响 | 第44页 |
3.2.4 催化剂的浓度对丙烯聚合的影响 | 第44-45页 |
3.2.5 丙烯压力对丙烯聚合的影响 | 第45-46页 |
3.2.6 Al/Ti比对丙烯聚合的影响 | 第46-47页 |
3.3 丙烯/1-己烯共聚合 | 第47-54页 |
3.3.1 不同配体结构和中心金属原子催化剂对丙烯/1-己烯共聚合的影响 | 第47页 |
3.3.2 温度对丙烯/1-己烯共聚合的影响 | 第47-48页 |
3.3.3 助催化剂对丙烯/1-己烯共聚合的影响 | 第48-49页 |
3.3.4 Al/Ti比对丙烯/1-己烯共聚合的影响 | 第49-50页 |
3.3.5 共单体浓度对丙烯/1-己烯共聚合的影响 | 第50-51页 |
3.3.6 丙烯压力对丙烯/1-己烯共聚合的影响 | 第51-52页 |
3.3.7 催化剂浓度对丙烯/1-己烯共聚合的影响 | 第52-53页 |
3.3.8 聚合反应时间对丙烯/1-己烯共聚合的影响 | 第53页 |
3.3.9 不同溶剂对丙烯/1-己烯共聚合的影响 | 第53-54页 |
3.4 聚合物的表征 | 第54-64页 |
3.4.1 聚合物的FT-IR分析 | 第54-56页 |
3.4.2 聚合物的~(13)C NMR分析 | 第56-60页 |
3.4.3 聚合物的DSC分析 | 第60-61页 |
3.4.4 聚合物的WAXD分析 | 第61-62页 |
3.4.5 聚合物的GPC分析 | 第62-64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
研究成果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76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76-77页 |
附件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