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0页 |
1.3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1.3.1 国外有关物流园区研究 | 第10-11页 |
1.3.2 国内有关物流园区研究 | 第11-13页 |
1.3.3 相关研究评述 | 第13页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5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6 主要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 | 第16-25页 |
2.1 物流园区基本理论 | 第16-19页 |
2.1.1 物流园区的概念明晰 | 第16-17页 |
2.1.2 物流园区的形成动因 | 第17-18页 |
2.1.3 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 | 第18-19页 |
2.2 区域经济相关理论 | 第19-20页 |
2.2.1 区域经济的内涵 | 第19-20页 |
2.2.2 区域经济发展的内涵 | 第20页 |
2.3 物流园区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关系形成的理论基础 | 第20-25页 |
2.3.1 增长极理论 | 第20-21页 |
2.3.2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 第21-22页 |
2.3.3 社会资本理论 | 第22-25页 |
第3章 物流园区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关系形成的机理分析 | 第25-33页 |
3.1 互动发展的内涵 | 第25页 |
3.2 物流园区与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关系形成的基础 | 第25-26页 |
3.2.1 经济物质基础 | 第25页 |
3.2.2 社会文化基础 | 第25-26页 |
3.3 物流园区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关系形成的机理 | 第26-28页 |
3.3.1 资源要素互动 | 第26-27页 |
3.3.2 结构要素互动 | 第27页 |
3.3.3 功能要素互动 | 第27-28页 |
3.4 物流园区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关系形成的具体分析 | 第28-33页 |
3.4.1 区域经济对物流园区建设的影响 | 第28-31页 |
3.4.2 物流园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 第31-33页 |
第4章 广州市物流园区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的实证分析 | 第33-47页 |
4.1 广州市区域经济与物流业发展现状 | 第33-36页 |
4.1.1 广州市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 第33-34页 |
4.1.2 广州市物流业发展现状 | 第34-36页 |
4.2 广州市物流园区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的 Granger 检验 | 第36-41页 |
4.2.1 研究变量的选取 | 第36页 |
4.2.2 数据来源 | 第36-37页 |
4.2.3 数据的平稳性与协整关系检验 | 第37-39页 |
4.2.4 因果关系检验模型构建及结果分析 | 第39-41页 |
4.3 广州市产业结构优化对物流园区功能定位的影响 | 第41-43页 |
4.3.1 广州市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分析 | 第41-42页 |
4.3.2 广州市产业结构优化对物流园区功能定位的影响分析 | 第42-43页 |
4.4 物流园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林安物流园为例 | 第43-47页 |
4.4.1 林安物流园简介 | 第43-44页 |
4.4.2 打造物流园区社会资本,推动物流园区和物流业发展 | 第44-47页 |
第5章 促进广州市物流园区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47-50页 |
5.1 合理确定物流园区建设规模,避免物流园区虚热 | 第47页 |
5.2 适当规划建设特色型物流园区,协同区域经济发展 | 第47-48页 |
5.3 突出重点,加大对物流园区的政策扶持力度 | 第48页 |
5.4 加大信息技术投入,建设物流园区公共信息平台 | 第48页 |
5.5 发挥公共平台作用,建设物流园区社会资本 | 第48-50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0-52页 |
6.1 论文研究的主要成果 | 第50-51页 |
6.2 论文的不足之处及未来研究展望 | 第51-52页 |
6.2.1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51页 |
6.2.2 未来研究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