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煤论文

攀枝花市红坭盆地晚三叠世大荞地组沉积环境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9页
    1.1 研究现状第9-15页
        1.1.1 含煤层系沉积环境的研究现状第9-10页
        1.1.2 煤聚集的研究现状第10-12页
        1.1.3 以往工作情况及存在问题第12-15页
    1.2 选题依据及意义第15-16页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第16-17页
    1.4 主要完成的工作量第17-19页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第19-28页
    2.1 地质概况第19-22页
        2.1.1 研究区位置交通与自然地理第19-20页
        2.1.2 区域构造第20-22页
    2.2 地层分布第22-25页
        2.2.1 前震旦系第22-23页
        2.2.2 震旦系第23页
        2.2.3 二叠系第23-24页
        2.2.4 三叠系第24-25页
        2.2.5 侏罗系第25页
        2.2.6 新近系第25页
    2.3 区域地质发展简史第25-28页
第三章 沉积相体系特征第28-39页
    3.1 沉积相识别标志第28-30页
        3.1.1 岩石颜色第28-30页
        3.1.2 岩石类型第30页
        3.1.3 碎屑结构特征第30页
        3.1.4 沉积构造第30页
    3.2 沉积体系特征第30-39页
        3.2.1 冲积扇沉积体系第31-32页
        3.2.2 河流沉积体系第32-36页
        3.2.3 三角洲沉积体系第36-39页
第四章 大荞地组沉积及其分布特征第39-64页
    4.1 大荞地组沉积特征第39-44页
        4.1.1 主要岩石类型及其特征第39-42页
        4.1.2 沉积构造特征第42-44页
    4.2 大荞地组沉积相类型第44-49页
    4.3 大荞地组典型剖面沉积分析第49-53页
        4.3.1 二滩剖面(ET01)第49-50页
        4.3.2 三滩剖面(ST01)第50页
        4.3.3 红果剖面(HG01)第50-53页
        4.3.4 红坭剖面(HN01)第53页
        4.3.5 乌拉剖面(WL01)第53页
    4.4 大荞地组古地貌特征第53-64页
        4.4.1 沉积环境对比第57-60页
        4.4.2 沉积相展布第60-64页
第五章 成煤条件与目标区块优选第64-69页
    5.1 大荞地组煤层特征第64-65页
        5.1.1 含煤性第64页
        5.1.2 可采煤层第64页
        5.1.3 煤质第64-65页
    5.2 成煤环境分析第65-67页
        5.2.1 冲积扇成煤环境第66页
        5.2.2 辫状河成煤环境第66页
        5.2.3 曲流河成煤环境第66-67页
        5.2.4 三角洲成煤环境第67页
    5.3 目标区块优选第67-69页
结论第69-70页
致谢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土地变更中地理实体间联动变化与增量更新的研究
下一篇:四川盆地三台—盐亭地区须家河组沉积体系分析